第05版:民意周刊

“千年侨乡”正潮涌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26日   第 05 版)

本报记者 王惠兵 通讯员 林鸿扬

“涨海声中万国商”“十户人家九户侨”……时至今日,“千年侨乡”福建泉州,扬优乘势、潮涌东南,仍有“三个900万”鲜明特征,近900万人口常住泉州、约900万台湾汉族同胞祖籍泉州、900多万泉籍华侨华人遍布世界。

“问题精炼,建议到位,我们将充分吸纳转化到工作部署中,一件件、一项项抓落实。”在泉州市政协日前举行的“汇聚侨心侨力侨智,服务‘海丝名城’建设”专题协商会上,10位政协委员就打好新“侨”牌建言献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建洋边听边记,逐一点评回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内聚外合、纵横联动,扎实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和战略支点城市建设,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展现出泉州侨乡文化的多元包容和开放自信。

今年,打好新“侨”牌仍是泉州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丝之路先行区和国家开放门户的中心、大局。会前,刘建洋不但直接点题指导,专门听取汇报,还下沉各地调研侨务工作。市政协主席肖汉辉带领调研组展开为期3个月的调研,先后深入省内外10多个地方,实地调研、联动调研、网络调研轮番转换,力争找出最佳解题方案。

会上,市政协副主席洪川夫代表调研组率先发言,围绕应对侨情新特点的侨务工作理念亟待更新、以侨为“桥”扩大对外开放面临新的挑战、海外招才引智战略规划和政策吸引力不够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侨务工作统筹,发挥市县乡村四级近2000个侨联组织作用,拓展侨优势,壮大侨经济,弘扬侨文化,汇聚侨智力,突出侨特色,同心与共开新局。

“搭台唱戏”要与“借台唱戏”并举。市政协常委、致公党泉州市委会主委丁毓玲提出,要加快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协调、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起广覆盖、多层次、系统化、长效能的为侨公共服务体系,赋予老传统新内涵,讲好华侨故事,重视新侨群体,优化泉州侨务新格局。

市政协常委、安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清水则将建言着力点放在巧借侨智上,“希望依托驻地资源,设立泉州派驻海外公会联络处,作为泉州与世界各地的民间联络,并充分发挥联通作用,设立海外招才引智工作站,吸引更多优秀海外人才回泉就业创业,助推‘海丝名城’建设。”

“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海外华裔族群追本溯源、寻根谒祖的意识日益增强。”市政协常委、泉州市侨联主席温锦辉介绍,为顺应这一新变化,唤起海外华裔对故土家园的情感,“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应运而生,目前已列入福建省海丝核心区项目库。“下一步,要将平台建成全国性寻根综合服务平台,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凝聚侨心侨力侨智。”

“泉州的侨文化是广大华侨华人共同的‘精神基因’。”市政协委员、南安市政协主席庄国阳认为,要用根源文化增强向心力,用乡情文化增强认同感,用华侨精神增强凝聚力,坚持以“乡音、乡戏、乡歌、乡舞”为媒,深入挖掘侨乡文化遗存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激发华侨新生代爱国爱乡热情。

“我们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担当、更有力举措做好新时代侨务工作,进一步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在‘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中打好新‘侨’牌,共建21世纪‘海丝名城’,以‘大格局’勇当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刘建洋希望大家一如既往为泉州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市委也将为市政协、为广大政协委员履职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会场上,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履职氛围,愈发浓烈。

2022-12-26 王惠兵 林鸿扬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829.html 1 “千年侨乡”正潮涌 35,82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