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培养契约精神,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28日   第 11 版)

作者:刘朝莹

孩子为什么不负责任

现在的很多孩子缺乏自主性,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教育中缺少“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环节。本来不好好吃饭会饿,可是家长会追着喂饭,准备一大堆的零食,让孩子没有机会体会“不吃饭会饿”,孩子体会到的是“不吃饭会有更好的待遇”;本来孩子不起床会迟到,可是家长一定会想各种办法叫起来,替孩子穿衣服,扶着睡眼惺忪的孩子到学校,孩子没有机会体会“不起床会迟到会挨老师批评”,孩子体会到的是“我不用管,我爸妈会为此负责”;本来孩子不收拾玩具会乱、会丢、会下次找不到,可是家长会帮着收拾得整整齐齐,孩子体会到的不是“不收拾很麻烦”,孩子体会到的是“玩具会自动归位”。

于是,孩子知道了,我可以不用负任何责任,生活依然很美好。家长忙得团团转,边忙边抱怨。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糟糕。

现在特别流行一句话:“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其实这句话不对,孩子的问题不能全部都怪到家长头上。根据家庭治疗的观点:孩子的问题既不是孩子的问题,也不是家长的问题,而是家长和孩子互动出来的问题。行为契约就是改变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让孩子和家长都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来。

合理的约定让责任回归孩子

行为契约中,亲子双方约定:“孩子完不成作业不能玩手机,完成了可以自由地玩20分钟手机。”这意味家长要改变,不能一味地禁止,而要给孩子玩手机的机会。孩子也要改变,有了玩手机的机会,但前提是有条件,结果是否能玩,不取决于爸爸妈妈,而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这样孩子就需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了。

小轩的妈妈发现,自从她与高一的儿子订了玩游戏的契约之后,孩子的自控力变强了,每天都是完成作业后,玩一会儿电脑。有一天,亲戚家小表弟来家里,拿了Ipad在他面前玩。小轩对表弟说:“你去另外一个屋吧,我写完作业再去找你玩。”妈妈非常惊喜,要是以前,小轩一定会跑过来跟表弟一起玩个痛快。对小轩来说,这个选择题特别容易:

A我现在就和表弟玩。损失一,没法及时完成作业;损失二,得偷偷摸摸地玩,像做贼一样;损失三,契约执行表上也得画个大大的叉。

B写完作业再和表弟玩。收获一,及时完成作业;收获二,可以光明正大地玩;收获三,抵制了诱惑,顺利完成了契约。

选A还是选B,对孩子而言是轻而易举的决定。所以说,激励规则设置得合适,孩子就会愿意去克服困难,愿意作出更理性的决定。

行为契约就是通过一些约定设计,让孩子承担起他该负的责任,让父母学会放手,同时也减少唠叨,减少冲突。好多父母对我说:“现在孩子都是自觉完成任务,我们都感觉自己是多余的了。”

行为契约不仅教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激发了孩子的自信,提升了孩子的内在动力。有位初三的孩子云朵,她的英语经常考不及格,妈妈和孩子签订了学习的行为契约。三个星期之后,孩子的作业就从全是C和B变成了全是A的惊喜,英语月考成绩也从不及格到优秀。妈妈说:“这个惊喜,让孩子重新燃起了对自己的希望。有这样一段经历,将来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也会从这次突破中获得力量。”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们的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父母,我们要信任孩子,相信他也想要做好,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温和坚定执行体验更深刻

除了设置合理的规则,执行的时候也要有温柔而坚定的态度。

签订了行为契约,可以允许孩子做不到,从而让孩子体验“违约”的感受。有位妈妈和女儿小敏定的契约是收拾房间,小敏说:“我今天就不想收拾。”签订契约之前,女儿这么说,妈妈就会跟在后面唠叨,讲一大堆道理。但是有了行为契约之后,妈妈只是微笑着说:“可以呀,只是你玩电子产品的时间要取消了。这是你的选择,我尊重。”结果等到晚上,妈妈发现孩子已经悄悄地把房间收拾好了。妈妈二话不说,就把手机给了孩子。少了各种争吵、博弈,亲子关系变得和谐了很多。

家庭中的父母和孩子就像在跳舞,你进我退,你退我进。当父母能心态稳定、语气温和、态度坚定地推动执行时,孩子也会坚持执行。

“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你会收获一种命运。”行为契约教养法是从行为的改变入手,进而养成孩子的负责任的精神,养成契约精神,最终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师)

2022-12-28 刘朝莹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991.html 1 培养契约精神,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35,99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