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周刊

在传统中传承创新

——“又一年花开——吴霜绘画作品展”侧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1月16日   第 12 版)

本报记者 张 丽

步入今日美术馆3号馆,沉浸于江南山水、园林、建筑等自然人文元素的展厅中,一幅幅水与彩墨渗透运化的生意盎然的花鸟画迎面而来。由今日美术馆、中国女画家协会、李可染画院、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又一年花开——吴霜绘画作品展”,正在这里开展。

展览的主题是“又一年花开”,由“词中意”“物之相”“一枝春”三个篇章充分阐释与表达,展出了青年画家吴霜80余件新作,展示了其近年来的视觉艺术积累与个性表达。穿过分隔出不同展示区域的月洞门,或直接驻足画作前品味,或透过具有视觉穿透性的屏风远观,在画作与空间设计相辅相成间,观赏者早已置身于一派充满诗意、惬意和新意的氛围中。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评价吴霜的作品:“她的作品中打造了一种如同梦境般亦真亦幻的氛围,也因此使作品在具象与抽象中跌宕。这种氛围来自她所拥有的中西方两种审美经验,这两种经验在她的作品中碰撞、链接,用中西方的双重感官魅力去感染观众。吴霜作品中所呈现的种种视觉线索:彩墨点、抽象线条、各种明快颜色的叠加等,综合起来为观众带来一种跨文化的艺术想象空间。”

吴霜继2021年两次在北京举办“为奥运喝彩·一花一世界”展览后,艺术创作热情高涨,创作愈加成熟。她以意象和抽象的表现,绽放其生命中美美的春意。这批新作,光色交融、充满浓郁诗性,画面富有音乐的韵律,表达着其对新时代的歌颂。走进“词中意”篇章,吴霜通过诗意般的画面,表达着人与自然、浪漫与现实、历史与当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不同情境中进行对话的艺术思想。色彩趣味、笔墨韵味、造型意味,映照出画家内心的真、诚、纯。在“物之相”篇章,吴霜以通感的艺术手法,将观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调动起来,感受蓝色之约、水墨之韵、漫漫之声以及温柔之花、迷雾之林,让人们在花香、色香、墨香、纸香中体悟艺术里的万物之相。来到“一枝春”篇章,深切感受到,来自江南的吴霜显然对江南情有独钟,这里四季百花争妍、热烈芬芳,草木有情、热烈奔放,构成了画家永恒的心灵之春。在张子康看来,“吴霜笔下的花朵并非‘随类赋彩’,相反,它们色彩跳跃,色调充盈、丰富且充满想象力,形式上也不拘小节,将观众同时带入到中国宋明花鸟画以及西方印象派、超现实主义的形制中去。花鸟在她笔下浪漫而生动,延续了中国水墨画在现代主义时期的发展脉络,也就是以林风眠、吴冠中为代表的彩墨画传统。”

再观其画作的取名和题字,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应该是“梦”与“蝶”了。“如果说前者代表浪漫诗意,那么后者则象征自由心灵。”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丁方说道,吴霜“对古典文学和音乐十分爱好,她的绘画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将诗意文字、音乐旋律转译成视觉形象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打通文学诗歌音乐表演与造型艺术的典型跨界行为”。在吴霜彩墨画中最常见的形象——或者说符号,是花卉和鸟类,它们的造型都很奇特,画中之花既不是面对植物标本的写生,也不是手捧传统花鸟范本的摹写,这在丁方看来,那些或含苞羞怯、或恣意怒放的花朵,那些千姿百态、自由飞翔的小鸟,皆根植于她的内心,是从心灵沃土中生长出来的,“构图自由豁达、造型随心所欲,水与彩墨之间的渗透晕化浑然天成、妙趣盎然……所有这些似乎证明了一点:画家在动笔之前早已胸有成竹,心中已然有了内在心像,水、彩、墨、纸等都是追索这一内在心像的载体”。

张子康说,“对于吴霜来说现在的创作或许刚开始走向个人风格的表达,然而我们在其中看到的,是艺术家一直以来的积累、学习、判断后的产物,正是这些经验,让她的创作和她笔下的花朵一样,在传统中传承创新,终能绚烂夺目,肆意生长。”

2023-01-16 张丽 ——“又一年花开——吴霜绘画作品展”侧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6875.html 1 在传统中传承创新 36,87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