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东浩
自2021年10月大连市委、市政府探索实施“工商联出卷、书记市长答卷、民营企业家阅卷”的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以来,破解了一大批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截至2022年9月底,共征集企业诉求事项164件,已经办结134件,办结率达到82%。
“实践表明,‘有诉求渠道、有解决方案、有责任主体、有意见反馈、有实效评估’的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全市亲清政商关系加速构建。”1月上旬召开的大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市工商联提交大会发言表示,2022年上半年,大连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98万户、增长19.5%,民营企业扎根大连、深耕大连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市工商联认为,营商环境作为事关大连发展的“头号工程”、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一招,能否发挥盘活经济、带动全局的作用,取决于抓落实是否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无疑就是‘小处’,但却以力量大、直达要害,速度快、力点精准,释放出强大的爆发力。”
回顾一年多来的摸索实践,大连市工商联围绕不断完善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出进一步的意见建议。
强化“大局意识”。“民企兴,则市兴;民企强,则市强。”市工商联提出,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面前,要看到市场主体是经济韧性潜力所在,必须牢牢抓住优化营商环境这个根本,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生命线、就是城市名片”的理念,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积极发挥表率作用,事不避难、主动作为,主动协调、自觉协作;把重点放在解决核心、内在、本质问题上,拿出“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拼劲、韧劲,找准突破口、把握关键点,找到解决方案;锚定目标、凝神聚力,责任层层传导、执行环环相扣,让企业家在“阅卷”时,发自内心地为全市营商环境打高分。
实行“首问责任制”。民营企业提出的每一件诉求,都是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一些棘手的疑难杂症,需要协调多个部门“会诊”,联合起来“开方子”“动手术”。“无力度,则疑难杂症很难根治;无速度,则可能贻误时机、加重‘病情’。”市工商联主张实行“首问责任制”,以“首次接办、全程跟踪、负责到底”为原则,突出诉求办理“质量、效率、满意率”三优先,职责范围及时办、职权交叉牵头办,拿出更多有“穿透力”的实招、新招、好招、妙招,为市场主体提供一流的发展环境。
形成“制度安排”。大连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实行“个性问题个性解决、共性问题集成创新、简单问题属地办理、重大问题专题协调、遗留问题一事一议”的分级分类办理模式,其中既有就事论事抓好“点”上问题的精准处理,又有举一反三侧重“面”上问题的统筹解决。比如涉疫冷链货物积压、促进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产业发展等诉求问题,经过认真办理,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48家进口冷链食品生产企业和16家第三方冷库完成联合验收,极大地减少了因疫情防控造成的损失。“这启示我们,把解决一件事的‘应对之策’上升为解决同类事的‘制度安排’,就会破解市场主体‘一类事’,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市工商联表示。
固化“特色品牌”。据统计,短短一年间,大连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先后被20多家国家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批示:大连市委、市政府在畅通联系渠道,帮助民企解难题方面探索了机制、搭建了平台、形成了制度、取得了实效,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创造了宝贵经验。再比如,大连市工信局组建了由375名干部组成的市、区(县)、街(乡镇)三级“服务专员”队伍,对辖区内企业实行网格化包联服务,相关经验做法获得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在市工商联看来,发端于大连的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社会效应凸显,应趁机打造“特色品牌”,借势提升“大连形象”。
“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机制是我市对优化营商环境再认识、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再发力的关键载体。”市工商联提出,必须以“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思想切实抓好、抓出实效,让大连市民营经济这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