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 帅
2月15日,“抖音寻人”七周年沟通会在京举办。7年时间,帮助2万余个家庭重新团聚,这是科技与社会善意发生的奇妙化学反应。茫茫人海中,许许多多为了帮助陌生人的团圆而奔走的“寻人志愿者”,让寻亲路上的人们不再孤单。沟通会上,多位志愿者讲述了他们暖心的寻人故事……
电影《失孤》原型人物郭刚堂:
“找到儿子,不是我寻亲的终点”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家住山东聊城的寻亲志愿者郭刚堂一天都没有休息,他带着天涯寻亲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一起,一直在忙着为烈士寻亲。对于确认身份的烈士,郭刚堂和志愿者们一家家地上门拜年,“新年了,替烈士们看看他们的爹娘。”
郭刚堂是一位24年如一日坚持寻找丢失孩子的父亲,曾经骑着摩托车跑遍了大江南北,骑行超过50万公里,骑坏了超过10辆摩托,他的故事也被改编成了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失孤》。“只有一直在路上,我才觉得自己是一个父亲。”郭刚堂说。
2021年的那个夏天,在公安机关“团员行动”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郭刚堂说:“跑了24年,几乎跑遍了全国每个角落,确实累了。刚找到儿子的时候,也想过回归生活,不再奔波了。”
找到儿子的第一个中秋节,郭刚堂24年来第一次吃上了团圆饭,但他心里仍然有挂念。24年的寻亲经历,让郭刚堂结识了许多有同样经历的父母,他知道,自己的孩子找到了,还有很多的孩子没找到,他不忍心停下,“我想我的经历可能也是他们的一种希望吧。”
“说再多不如去行动来得实在。”郭刚堂想让寻亲的家长们明白,寻亲门槛不再像过去那么难了,白天忙生计,晚上打开手机就能寻人。
郭刚堂从走失孩子的父母中,挑选有代表性的,拍摄剪辑,发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比如1998年走丢的小清帅。他没满百天,就在妈妈出门的片刻被人从家里抱走了。”这是特殊的一类,和郭刚堂自己的孩子相似。
也有因为历史原因流离的。20世纪60年代,哈尔滨女孩小丽在火车站附近和哥哥不慎走散。小丽后来流落山东聊城,被一个老人抚养长大。残存的记忆里,隐约只有哈尔滨东站这个粗略的地名。郭刚堂发出这条视频后,一个东北的大姐留言,说父亲就在老火车站工作,可以提供线索。郭刚堂立即为二人建立起联系。遥远的记忆,逐渐有了回响。
“虽然两个案例都还没有找到亲人,但他们有了更多的希望。”郭刚堂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用尽全力,也只是一个人的力量。但我找到孩子的经历,让我看到了平台和科技的力量。要是发动100个人都用1%的劲儿,也就成了100分的力,寻亲也会事半功倍。”
近两年,郭刚堂终于沾枕头就能睡着了,这样的好日子他原来不曾想过。从寻亲者到寻人志愿者,郭刚堂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但不变的是,他要继续在路上,“为更多寻亲者撑伞,给他们带去希望。”
“中国好人”甘彪:
“寻亲的接力棒会一直传下去”
四川省邻水县石永镇,有一家开在仿古街的烧烤店,很多客人来这里不为吃烧烤,只为奔赴希望而来。烧烤店主人名叫甘彪,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寻亲志愿者。2018年至今,甘彪帮助28个家庭团聚。
回望做寻亲志愿者的这些年,在甘彪眼中,每位寻亲者背后,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不同的是,一些人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而一些人还继续走在漫漫寻亲路上。
甘彪说,自己做公益的初心源于2015年。当时,退伍不久的他经营着一家烧烤店。一位出现在烧烤店附近的老人引起他的注意。“老人患有听力障碍,很难沟通,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平时老人就睡在窝棚里,靠着种撂荒土地为生。”从此,甘彪常常接济老人。
“派出所一直在帮老人寻亲,但始终没有成功。居委会也找到老人反复做工作,希望将他送往敬老院或收容所,但老人一直摇头。”看着老人嵌满风霜的脸庞,甘彪下定决心帮助老人寻找家人。
在帮助老人的过程中,甘彪认识了摄像师老陈。老陈今年60岁,因为儿子失踪,他对老人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开始和甘彪一起帮助老人。
“值得高兴的是,后来,在甘彪的帮助下,我也成功找到失散多年的儿子。”老陈说。
2018年,在老陈的帮助下,甘彪发出第一条寻亲视频,“虽然没有回音,但也有心理准备,一条不行就发100条,一天不行就发一年。”
2019年,就在甘彪为老人发布了426条寻亲视频后,老人的一位远房侄女看到了视频。原来老人名叫彭仁德,年幼时因生病患上精神疾病,于2008年8月在重庆市梁平区走失,老人的亲人马上赶到邻水,将老人接回了家。“那天,我第一次看见老人笑得像个孩子。”甘彪说。
2021年的一天,甘彪收到了来自河南的李景伟的私信。与亲生父母分离30余年的他,希望甘彪帮助自己找到亲生父母。凭着4岁时的记忆,李景伟画出了家乡的模样,低矮的瓦房和屋后连绵的群山栩栩如生。
在甘彪的不断鼓励下,李景伟面对镜头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大数据的支持下,甘彪发布的李景伟寻亲视频被精准投放到云贵川地区。“我们用14天时间拍了8条视频,没想到很快就等来了线索。”李景伟的母亲通过视频看到了儿子,欣喜万分。
寻亲路上,李景伟第一次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人像他一样苦苦寻觅家的方向,却不得其所。于是,寻亲成功后,李景伟选择加入甘彪的寻亲队伍。
就这样,一个帮一个,一个传一个,甘彪身边慢慢有了一个小团队。借力于社会各界资源的高效链接,甘彪团队帮助到的家庭越来越多,寻亲也越来越快速。现在,邻水县城的 甘彪寻人志愿者团队已有10位成员,“寻亲的接力棒会一直传下去。”
随着更多人加入,甘彪和志愿者们不断总结经验,他们希望制作的视频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助力更多家庭的团圆。如今,烧烤店成了志愿者团队的聚点,他们会聚在一起研究寻亲者的求助信息,只为见证更多的团圆时刻。
“全国最美志愿者”张世伟:
守护更多人的“团圆梦”
“让爱回家”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张世伟记得,在广东东莞清溪镇第一次见到阿恒是在2019年。“看着他迷茫地在路上溜达,我就上前和他搭话,但他一直不怎么理会。”此后,张世伟常会去看阿恒,但阿恒从未开口。直到今年春节前,阿恒终于说出了第一句话:“想家了。”
原来,9年前,阿恒在东莞打工期间遭遇车祸,导致丧失部分记忆,与家人失去了联系。“他只记得自己是江西萍乡市的,但是具体位置记不清了,我们的志愿者就从区县到村镇,拿着地图挨个让他认,通过联系当地志愿者,经过反复核对最终帮他找到了家人。”张世伟说,他的家人来了以后才知道,他哥哥曾经多次到东莞找他都没有结果,“好在时隔9年他们终于团聚了,今年终于可以开开心心地过个春节了。”张世伟说。
7年间,张世伟见证过无数次这样的团聚时刻,但他还是会流泪,“每次看见他们团圆的样子,都会更加坚定我帮人寻亲的信心。”
“我帮人寻亲,其实缘于一件小事。”多年前,张世伟从安徽临泉县到东莞打工。一天,他在街头碰到一位老奶奶,“看她很迷茫地在街上瞎转,询问之后才知道,她可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已经迷路几天了,想不起家在哪里。”张世伟立即报了警,“不久后,老奶奶的家人就来接她,抱着她哇哇大哭,那个画面我至今都记得,对我触动很大。”
“虽然我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打工仔,做着普普通通的工厂流水线工作,但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只要用心观察,就可以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此后,张世伟开始有意识地为更多人寻亲。
通过组建QQ群,越来越多走失者的家人找到张世伟,也有很多爱心人士加入寻人的队伍。于是,2016年,张世伟顺势创建“让爱回家”寻亲网。
这些年,“让爱回家”已经有256支服务队,110家工作室。张世伟和他的团队已经成功帮助数千个失散家庭团聚,然而张世伟知道,这条寻亲路并不好走。
“很多走失者像阿恒一样,很抵触和志愿者说话。有些走失者身患残疾或者精神类疾病,无法沟通,这些都为我们的寻人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对于不信任的走失者,张世伟和志愿者们就经常去看望,并不上前打扰。对于难以沟通的走失者,张世伟就不停地沟通,争取发现更多细节和线索。
“选择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张世伟坚定地说,“希望未来我们能够利用互联网链接更多善意,帮助迷路的人找到回家的路,守护他们的‘团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