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周年座谈会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武义青表示,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周年,距离远期(2030)目标还有八年时间,后半程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需京津冀三省市协同推进,中央层面有力推动,“三地四方”共同努力。
在武义青看来,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纵向比,京津冀进步很快。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0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8倍。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上升,由2012年的2.35上升至2020年的2.79,年均增长率为2.17%。同期,京津冀三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分别由4.74、2.49和1.58上升至5.75、3.04和1.87,年均增速分别为2.44%、2.53%和2.1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1%)。横向比,京津冀潜力巨大。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由2013年的9.3%变化为2022年的8.3%,下降了1个百分点。2020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为2.79、3.34、3.51,京津冀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
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把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地方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在建设好现有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在京津冀整体层面,重点围绕数字、汽车、材料三大领域,依托京津冀国家级新区、国家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等特殊功能区,抓紧谋划布局若干京津冀世界级产业链、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武义青如是说。
具体而言:一是京津雄数字产业集群。北京在数字技术研发方面优势突出,天津在数字技术和产业领域都有一定基础,雄安新区的产业定位是高端高新,数字产业是未来雄安新区的一号产业。着眼未来,数字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要抢抓机遇,抓紧谋划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京津雄数字产业集群。
二是京津冀交通运输装备集群。汽车制造是京津冀制造业中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三地都有良好基础。要立足现有基础,着眼未来发展,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专用汽车及轨道交通和飞机制造等相关领域,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京津冀交通运输装备集群。
三是京津冀基础材料集群。着眼于提高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组织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先进铁基材料、金属制品及重型装备等产业链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