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委员好,今年两会怎么讲好中国故事啊?”听到记者“先入为主”的提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阿拉伯语首席翻译王茂虎并不“恼火”,反而回答得十分认真:“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要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
出身于阿拉伯语专业的王茂虎,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对外宣传工作,有多年驻外经历。201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他一直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围绕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建言献策。去年两会,他提交的《进一步发挥知华友华青年力量 增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质效》的提案,获评全国政协2022年度好提案。
如此,记者便“顺理成章”地想,同时也“好奇”,今年王茂虎委员要怎么讲故事呢?
“过去10年中,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不断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后,王茂虎非常激动,这10年,他亲眼见证了“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累累硕果。
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非遗传承个人、群体(团体)及非遗保护社会组织等民间力量通过展演、推介、直播、宣传片等方式向各国民众展示了高超的非遗技艺与精美的非遗产品,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我在阿联酋、埃及等很多国家,都看到当地民众对中国非遗的喜爱。”王茂虎问记者,“你知道中幡吗?这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由旗杆演变而来,在民间庙会中能够看到,舞中幡也是传统杂技项目。外国朋友对精彩的中幡表演赞不绝口,还有人问我,它是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吗?”如此“专业”的提问让王茂虎充分感受到非遗的力量。
在为非遗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点赞之余,王茂虎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民间力量分布零散,发展合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非遗国际推介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为此,他建议持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统筹安排、分工协作的“一带一路”非遗文化交流工作机制。同时,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激活非遗民间力量交流合作的内生动力,创新非遗民间力量国际交流模式,进一步提升整体水平,增强其在“一带一路”非遗交流与合作中的亲和力与实效性,更好展现非遗文化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及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外宣老兵”的“一带一路”故事既精彩,又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