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学术家园

追寻中华民族 走向富强的文化基因

——中华文化学院第三期中华文化专题培训班侧记

米广弘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20日   第 09 版)

学员在西黄寺参观学习

第三期中华文化专题培训班开班式

人勤春早,温暖三月。中华文化学院第三期中华文化专题培训班3月7日在北京开班,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华文化学院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战略合作单位的近百位老师将在半个月内,通过聆听讲座、调查研究、现场教学、分组讨论等形式,增加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识。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教务长徐绍刚表示,中华文化专题培训班是中华文化学院的品牌,已成功举办两期。举办中华文化专题培训班旨在融汇各地中华文化学院、各有关单位资源和优势,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探究中华文明,一起追寻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文化基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在北京中华文化学院刘静看来,举办这样的培训极有必要,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化等重大问题。通过培训,我们能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河南省中华文化学院文化交流处谢天同说,中华文化专题培训班是很好的平台,每节课前20分钟的学员微论坛,安排各学员或推介家乡,或探讨学术,既能让大家了解各省区文化,又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彼此相互学习经验。我们很珍惜难得的机会,端正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专心致志地学习,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切实增强抓文化落实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很高兴见到许多优秀的专家学者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下中国的发展状态,让我深有感触。作为文旅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也会尽力将这样的课程和讲座进行文化输出,让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路径更多、覆盖更广。”文旅部李少鹏表示。

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知名导演郑子表示,衡量文学艺术家的人生价值要看作品。和许多优秀人才共同上课,互相学习提高,更坚定了我们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影视文化作品。

来自中国外文局、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陶丽、杨宾一致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立足优势,精通相关国家语言、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具有开阔国际视野,用全球101种语言向世界宣传中华文化,用外国人的视角思维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梦。

中国文联曲协对外联络处管宁谈到,通过此次学习,我们要更加注重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积极用情、用力发挥好文联和文艺家协会“做人的工作”职能,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服务精神生活需要,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唱响人民心声、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授课专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孙信表示,中华文化学院开设的课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和载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磅礴伟力。在中华文化研究方面,加强智库建设,涵养专家资源,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成果,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踏上新征程、阔步春风里。中华文化学院以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己任,以团结凝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为着力点,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广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扩大文化交流、增进文化共识。此次培训班包括“中华文化核心要义”“国学与文化自信”“中华文明通论”“中西文明交流与互鉴”等课程,并安排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画院、北京西黄寺等爱国教育基地实地参访。

(米广弘)

2023-03-20 米广弘 ——中华文化学院第三期中华文化专题培训班侧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436.html 1 追寻中华民族 走向富强的文化基因 40,43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