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学术家园

王丽萍:建筑可阅读

本报记者 杨雪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20日   第 12 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王丽萍委员调研发现,从2018年开始,上海市委、市政府开始系统推出“建筑可阅读”,不断扩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和内涵的建筑对市民游客开放。目前全市各类开放参观建筑数量已达1056处。全市设二维码的建筑是2957处。从以设置二维码方便市民游客了解建筑背后故事的“扫码阅读”1.0版,到扩大各类建筑开放让市民游客走进历史建筑的“开放建筑”2.0版,再到深度利用数字化方式、激发全民参与的“数字转型”3.0版,“建筑可阅读”开创了全新的都市旅游方式,激发了全社会的参与热情。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呼应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让城市文化深入人心,文化空间人人可享,“建筑可阅读”,全民读书热,奋力推进城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尽力。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有些建筑缺乏有效管理,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数字化转型以后如何为老年人更贴心周到地服务;志愿者队伍需要更多培训。

王丽萍委员建议,“建筑可阅读”最后还是落实到对人的服务,公共空间如何更贴心周到地照顾老年人的需求,设置70岁以上老年人免预约,开设绿色通道等。激发全民阅读热情,提升幸福感获得感。线上聚合、线下分众,以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资源整合、业态协同。不断推出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充分释放“建筑可阅读”文旅融合的溢出效应,打造出更多老百姓喜欢文旅新场景。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城市导览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用好名人名家与民间达人之力,鼓励志愿者多参加服务,令人们对建筑的探访与阅读,更有意义。大力用好新媒体,打造构造数字化新媒体传播矩阵,撬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实现建筑多元价值的挖掘和可持续传播。

2023-03-20 本报记者 杨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453.html 1 王丽萍:建筑可阅读 40,45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