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慈善周刊

全国政协委员张朝晖:

为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量体裁衣”

本报记者 赵莹莹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21日   第 09 版)

志愿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备、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该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思考的新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关于支持、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提案。

近年来,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支持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日益增强,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得到较快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内容和方式,根据其年龄和身心发展程度的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从实际情况看,目前缺乏根据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目标而有针对性设计的志愿服务活动或项目。”张朝晖认为,把面向成年人的志愿服务理念、项目、方法,简单地挪用到中小学,容易导致中小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参与度不够、获得感不强、积极性不高。

据了解,有关部门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管理并规定了高中3年完成40个学时的服务时长。然而,在相关调查中,有62.8%的学生和42.8%的教师反映找不到合适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

“有的学生为了完成学分而千方百计到处找项目,个别地方还出现过购买志愿服务时长等弄虚作假的情况。”张朝晖认为,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但过高估计了适宜中小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的实际供给,“一般来说,小学生宜立足校园体验志愿文化、感悟志愿精神,初中生宜立足校内、有组织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高中生宜有组织地、适当参与校内外的志愿服务项目。”

张朝晖发现,在具体执行层面,指导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规范、指引比较缺乏,有机衔接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备;针对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学校老师组织志愿服务的系统化培训不足;促进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一系列支持保障措施不足;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支持的方式和途径有待完善。

“中小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增强自我了解,加强与社会的联结,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高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力和各种能力,有助于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起到自我教育、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作用。”如何借助志愿服务更好地促进教育“双减”?张朝晖建议,由教育部牵头,会同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等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开展较大规模的专题调研,从制度供给、项目供给、经费保障等角度,提出进一步支持、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办法。

2023-03-21 本报记者 赵莹莹 全国政协委员张朝晖: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511.html 1 为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量体裁衣” 40,51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