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在身边,生命高于一切。应急志愿者队伍在安全应急知识科普、自救互救技能传授、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应急救援辅助协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北京市的应急志愿者数量快速增长,各种形式的应急志愿服务团体不断涌现,应急志愿服务工作呈现积极态势,但是也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应急志愿服务发挥有效作用。
九三学社中央表示,应急志愿者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社会治理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但目前我国应急志愿服务缺乏统筹管理。在应急志愿服务活动中,组织间横向协作不足,政府和民间应急救援和处置信息共享能力较弱,多方协调联动工作面临较多困境。此外,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运行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拨付,财政预算制度化建设相对滞后,导致设备更新、物资配备和行政经费得不到充分保障。同时,由于应急志愿服务属于主动涉险范畴,尚未能纳入国家保障性保险体系和市场化商业保险。
考虑到应急志愿服务面临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等困境,九三学社中央在今年全国两会递交的提案中建议,加强应急志愿服务组织的应急协同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和救援效率。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应急志愿服务结合起来,依托大数据资源平台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志愿服务信息数据统一归集管理、共享交换、互联互通和智能推送。
与此同时,由民政部门牵头,统筹社会、企业及个人捐助,指导慈善组织、公益组织建立志愿者保护专项基金,根据不同类型应急志愿者特殊风险保障要求,设立定向志愿者保护基金或专门账户;完善志愿服务保险机制,通过商业保险等市场机制,并依托政策补贴、政府购买、政府兜底等,分担、转移和降低志愿者在应急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特殊风险与损失,保障应急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如何进一步提高应急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九三学社中央提出,要加强应急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水平,强化志愿者身份认同和荣誉感,拓宽服务领域,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各级志愿服务主管和协调机构应明确志愿者的范围,引导其自行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加强志愿服务组织会员注册管理工作;加强志愿者动员、招募、培训以及管理等活动的规范化,完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