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社科文献出版社、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近期在京发布《助残志愿服务蓝皮书(2022)》。这是我国首部助残志愿服务蓝皮书,该书梳理了中国助残志愿服务发展历程,全面总结主要成效、指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发展的对策建议。
“助残志愿服务就像一团团火一样,温暖了无数受助者的心灵;助残志愿服务又像满天星星一样,点亮了寂静的夜空。”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说,要以蓝皮书发布为契机,总结、梳理、探索、布局、创新中国志愿助残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境界,不断提质扩容,健全制度,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志愿助残服务质量。
政策体系正在形成
蓝皮书指出,2009年至今,我国“核心类”助残政策呈体系化趋势,是助残志愿服务政策的真正形成期。所谓“助残志愿服务政策”是为规范和推动有组织的助残志愿服务事业而制订的方向目标、行为准则或行动方案。
2010年,中央文明办、中国残联等8个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该政策将志愿助残工作纳入国家志愿服务总体规划,要求各地建立规范的志愿助残工作机制,并首次对助残志愿者的注册管理与培训、工作的对接以及评价激励等细节内容提出方向与要求。
2014年2月,共青团中央和中国残联印发《关于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的通知》,计划通过4年至5年的时间,使中国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基本覆盖城镇残疾青少年、惠及农村地区残疾青少年,成为品牌项目。
“助残志愿服务政策在这一时期已经成为助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蓝皮书指出,此阶段也产生了不少有利于助残志愿服务及其政策发展的助残政策,如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等。
随着政策连续取得突破,助残志愿服务发展速度加快。例如,民政部建设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并上线,出台了《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等。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的助残志愿服务政策已经明显与助残政策和志愿服务政策既互相区别又彼此联系,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政策领域。”蓝皮书认为:“我国助残志愿服务政策体系正在形成的过程中。”
服务组织迈向规范化发展
2012年起,我国政府逐步加强对助残志愿服务组织的监督和管理,助残志愿服务组织迈向规范化、体系化。
近年来,社会对助残志愿服务的认同度和支持度在持续上升,助残氛围越来越浓厚。助残志愿服务组织数量增加、规模壮大,其类型越来越多样,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
蓝皮书对历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梳理计算得出,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2997个助残社会组织。从志愿者数量上来看,2010年,全国助残志愿者数量为530万人;2021年,全国范围内在各级残联登记在册的助残志愿者数量达到3744.3万人。
当前,我国助残志愿服务类型越来越丰富,不仅涉及康复、就业帮助、教育辅导和托养照料等领域,还针对有特殊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心理辅导、文体活动、婚恋咨询以及法律援助等服务。同时,助残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形式渐趋多样化。
助残社会组织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但是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助残社会组织数量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从资金来源上来看,当前助残志愿服务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政府拨款、福利社会捐赠以及组织自筹。蓝皮书团队发现,大部分助残志愿服务组织资金来源以政府支持为主,社会其他力量综合支持为辅。
志愿者人均助残次数增长显著
近年来,我国助残志愿者队伍建设政策环境不断完善,队伍规模不断壮大。蓝皮书指出,2011年至今,助残志愿者队伍处于常态化、规范化发展阶段。
助残志愿者是指在残联组织或在残联组织授权的单位注册登记、参加助残服务时间累计达到3小时以上的志愿者。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有32.5%的居民愿意参与扶助残障志愿服务活动,有14.98%的被调查居民参与了辅助残障志愿活动。
随着“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的开展”,公众纷纷加入助残志愿者队伍,年龄覆盖了从“50后”到“10后”各个年龄段,呈现多样化趋势。相关研究指出,各行业助残志愿活动参与率有所差别,非经济部门的活跃志愿者占比普遍高于经济部门,其中,来自自治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行业的活跃志愿者占比较高。
从2014年到2021年,全国各级残联登记在册助残志愿者所帮助的残疾人从183.24万人次增长到270.46万人次,增幅为47.6%。增长更快的是助残志愿者人均助残次数,全国各层级残联登记在册的助残志愿者人均助残次数从2014年的5.29次上升到2021年的10.52次。
项目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我国助残志愿服务的兴起与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残疾人事业高速发展并行向前。宏观环境的持续改善,推动了助残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自2014年开展以来,全国累计有超过4000万名志愿者参与了63.9万个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活动,直接服务残疾人超过5000万人次。
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调研发现,56.88%的项目聚焦服务类志愿服务,为残疾人提供生活便利、基础健康监测、体艺生活等服务,如宁波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开展的“千户万灯——残疾人贫困户室内照明线路改造志愿服务项目”等。然而,有4成项目并未聚焦特定群体设计服务,存在个性化、差异化不高的问题。
调研还发现,近6成的助残志愿服务项目瞄准了残疾人融合类志愿服务,通过促进残疾人就业、加强残健交流互动等方式,推动残疾人融入社会发展。例如,北京市房山区成人教育中心团委开展的“残疾人居家就业,网上开店技能培训公益项目”,面向首都残疾人开展网上开店技能专项公益培训,实现残疾人就业融合。
总体来说,我国助残志愿服务发展正朝着项目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前行,但目前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整体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初级发展阶段。蓝皮书建议,应健全助残志愿服务体系,加强项目宣传、拓宽参与渠道,提升项目开发与管理能力,促进专题项目大赛和公益创投,推进助残志愿服务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