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王晓东:

补齐短板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本报记者 王菡娟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30日   第 06 版)

今年“两会”期间,如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补齐现代农业的弱项和短板是农业界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王晓东看来,这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系统性、紧迫性的问题,补齐现代农业的弱项和短板,仍要在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度、农业科技创新贡献度、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等方面发力。

要明确“三个层次”

“农业强国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农业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大的弱项在农业,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重的任务在‘三农’。”提起建设农业强国,王晓东用“几个最”强调解决现代农业的弱项和短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王晓东认为要明确“三个层次”。

“一是‘物’的现代化,二是‘人’的现代化,三是‘治理’的现代化。我们要对照这‘三化’来找准现代农业的弱项和短板。”王晓东说。

他认为要推动“三个落实”。

“一要落实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政治要求,建立五级书记抓农业强国建设的责任体系;二要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具体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体现在金融、财政、税收等政策中;三要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新发展理念来引领补短板、强弱项。”王晓东说。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度

如何补短板,强弱项?王晓东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要致富,先修路;乡村要振兴,基础设施必先行。”

事实上,王晓东曾在多次场合强调要重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王晓东看来,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全覆盖网络,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目前新的发展阶段对农村基础设施数量、质量、规模、种类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新要求、高需求,就要有新的思路和布局。”

对于社会上一些农村不具备条件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的观点,王晓东认为,这是片面认识,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将会造成新一轮基础设施的城乡差别。

“要坚持传统基建与新型基建双向发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王晓东说。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贡献度

王晓东强调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贡献度,使科技创新成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引擎。

在王晓东看来,科技创新要着力解决四个问题:观念创新问题、人才缺乏问题、“卡脖子”问题及科技成果转化问题。

“观念创新有时候比技术创新更艰巨,机制创新有时候比政策支持更有效。同时,现在农村人才缺乏,空心化、老龄化、人才流失严重,怎么样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怎么培养乡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向农村流动,需要制定有效管用政策。”王晓东进一步解释说。

在谈到“卡脖子”问题时,王晓东表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种业“卡脖子”,种质资源和生物编谱技术专利以及分子育种关键设备和试剂耗材等;二是大型农机“卡脖子”,整机研发能力较弱,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及高端农机装备严重依赖进口,高端农机研发能力不足,高端市场被进口农机垄断。

王晓东还特别强调了要运用政府与市场两只手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发展产业化。

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

对于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王晓东认为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里子”和“面子”的关系。着重“里子”建设,少搞“面子”工程,防止劳民伤财。二是政府和群众的关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使“要我做”变成“我要做”,防止越俎代庖。三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硬件主要是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为重点;软件主要是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软硬兼施,不可偏废,防止只见物、不见人。四是集中和长效的关系。集中一段时间加强环境整治是十分必要的,但要巩固成果,必须在工作机制上形成常态化,在生活习惯上形成长效化,防止一阵风。

同时,王晓东还提到了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便利度,使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布局,加快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

提高农村治理的有效度

提到乡村治理,王晓东表示,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从一定意义上讲,治理难度比城市还大。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通过“三治合一”和智治赋能,实现治理有效和善治乡村。

但王晓东也坦言,目前乡村治理主要存在制度建设滞后、干部素质滞后、集体经济滞后、主体参与滞后等问题。

王晓东建议要着力发挥党组织及各类组织的引领作用;农民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体作用;农村自治、法治、德治“三位一体”的基础作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农村治理中的赋能作用。

“农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治理不好,整个国家治理的基础就不牢固。”王晓东表示。

“总之,补齐现代农业的弱项和短板问题,是国之大者,需要坚持不懈推进。”王晓东说。

2023-03-30 本报记者 王菡娟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王晓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1058.html 1 补齐短板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41,05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