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十年我国重污染天数减少92%

本报记者 王菡娟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30日   第 06 版)

3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聚焦空气质量对近期热点问题进行回应。

PM2.5浓度实现十连降

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后,2018年又出台了《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治理PM2.5污染的发展中国家。

当天的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3—2022年十年间我国GDP总量增长了69%,PM2.5浓度下降了57%,实现了十连降,重污染天数减少了92%,二氧化硫浓度降至个位数。特别是北京市,2013年PM2.5浓度89.5微克/立方米,去年是30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从58天降到了3天。

“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由2000多万吨,分别下降到300万吨、900万吨左右,分别下降了85%和60%。我们实现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刘炳江说。

刘炳江还列举了我国能源消费的数据。

数据显示,2013—2022年的十年间,我国以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3.3%,支撑了GDP年均增长6.5%。煤炭消费总量仅增长了4%左右。

“能源发展在近十年间是典型的‘绿肥黑瘦’时期,这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从原来控制排放增量为主转向以削减存量为主的阶段。能源领域结构优化调整是推进空气质量改善的最主要措施。”刘炳江说。

对企业超标排放“零容忍”

今年2月下旬,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和副部长赵英民不打招呼到河南和陕西对13家企业开展检查,发现存在大量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偷排偷放、生产台账弄虚作假、在线监测和手工监测造假等突出环境违法问题。

发布会上,刘炳江对此也进行了回应。

“2022年底到2023年初,我国发生了一次长达11天的跨年霾,集中在陕西和河南等地。我们启动了重污染应急预案,但是效果不理想,这不符合逻辑。‘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一次污染过程,应对方面有一些问题。”刘炳江表示。

正是在此背景下,两位部长以“四不两直”方式去河南和陕西对企业开展检查,并发现了一些突出的环境违法问题。

“我们督促相关省市开展调查,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目前,已刑事拘留21人,行政拘留11人,相关案件还在进一步处理中。现在相关省市已经全面行动起来,各级领导也以‘四不两直’方式查处相关违规违法企业。”刘炳江介绍说。

刘炳江坦言,企业环境违法行为频发,充分暴露出来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短板弱项。一是部分企业漠视法律,突破底线。企业无视环保法律法规,存在侥幸心理,肆意偷排偷放,想方设法逃避监管,甚至多方串通,形成系统性造假链条。二是部分地方治污攻坚定力不够,韧劲不足。三是部分地方的生态环境监管流于表面,能力薄弱。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重点地区、重点时段,以点带面,帮惩结合,督促企业扛起大气治理的主体责任。”刘炳江说。

努力实现2025年全国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2022年,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如何保证该目标的实现?

刘炳江表示,同2013年相比,我国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但现在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果还不够稳固,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尚未出现,整体仍未摆脱气象条件影响,当遇到不利的气象条件时,重污染天气仍然多发频发,尤其是今年以来已经多次发生重污染天气过程。

刘炳江专门提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刚暴发时,经济社会活动水平大幅度下降,但是2月9—13日北京仍然发生了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

“这说明了气象的影响和本地的污染排放都是造成重污染天气的关键因素。在重污染天气应对中,有两类污染源较难让其参与重污染应急减排:一类源是不可中断的行业,包括钢铁、平板玻璃、石化等。另一类源是采暖排放源。这说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整体排放水平还是偏高,一旦遇到不利气象条件确实容易发生重污染天气。”刘炳江表示。

为解决这个问题,2022年11月份生态环境部会同发改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出台了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行动方案。主要的内容包括严控污染物的排放增量,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因地制宜强化攻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重点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区域内钢铁产能压减和焦化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企业的深度治理等一系列治本之策。同时做好重污染的应对,并加强执法监管。

“由于各地大气污染治理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控制目标有所不同,经济快速增长、气候异常、大规模焚烧秸秆和烟花爆竹高强度大范围燃放等也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将以严控增量、多减存量和精准科学应对重污染过程的确定性,努力实现目标。”刘炳江说。

2023-03-30 本报记者 王菡娟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1059.html 1 十年我国重污染天数减少92% 41,05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