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杂技艺术的盛会 人民群众的节日

——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侧记

本报记者 张文敬 雷蕾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14日   第 10 版)

▲在山东省会大剧院,演员表演杂技节目《肩上芭蕾·霸王别姬》。

▲由南通市少年杂技团创演的魔术《月光白鸽》在山东剧院上演。

▲在山东省会大剧院,演员表演杂技节目《山之魂·高椅》。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在山东省济南、济宁、德州三市举办。全国各地34个杂技艺术团体千余名杂技艺术工作者汇聚一堂,倾情打造的8部杂技剧和50个杂技魔术节目为观众献上诸多的文化盛宴。据统计,展演共吸引现场观众2万余人,线上观众超过1亿人次,真正办成了“杂技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

是“技”,更是“剧”

此次展演涵盖顶举技、悬吊技、平衡技等多种技艺形式,充分发挥出杂技艺术“高、难、险、奇、趣”的表现特色。展演作品既有工业题材的杂技剧《大桥》,也有革命历史题材的杂技剧《战上海》《铁道英雄》,还有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特征的《化·蝶》等,令观众耳目一新。

开幕式上,由山东省杂技团编排的杂技剧《铁道英雄》,以鲁南铁道游击队原型为蓝本,讲述枣庄鲁南铁道游击队队长老铁与队员们为抵抗日军侵略扒火车、炸铁桥的英雄事迹。

“我们作为主创团队去采风,在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曾看到一幅油画:老铁带队打仗,他指着手腕儿上缠着的鲜艳的党旗说,‘这就是我的护身符’。当听到这里时,我们热血沸腾。”杂技剧《铁道英雄》总导演张弋在谈及创作灵感时说:“由此故事开端,延伸到了党课、国际歌故事的讲述,到最后所有队友将党旗都缠到头上,视死如归、同仇敌忾。”

而为了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这种氛围,现场舞台空间特意以1∶1的比例还原了火车、铁道、铁轨等道具,同时还大胆舍弃山东省杂技团的拿手技,把吊环、蹦床、绳技、滚环等杂技技巧与都市青年喜爱的跑酷运动巧妙嵌入剧情当中。

“山东省杂艺团在全国当中有三个‘金小丑’的奖项,蹬板凳、自行车和蹬人,蹬板凳和自行车儿不适合这部戏。为此,我们只能忍痛割爱,并作了多处创新。比方我们运用铁环,通过吊威亚在天上飞来飞去,营造视觉冲击力,重新构造演员的技术。”张弋说。

杂技剧中,跌宕起伏的情节要求杂技演员进行鲜活生动地呈现,这是在技巧之外的新挑战。对此,山东省杂技团青年演员、杂技剧《铁道英雄》凤兰饰演者张旭直言:“过去,我们杂技演员专注于杂技本身。而此次我们拿到剧本后,更会关注人物的演绎。比如凤兰是什么性格,她对老铁的情感是怎样的,被吊杆拦在受刑场景时,是如何挣扎着想去拥抱儿子,如何表现母亲的嘶喊。这些内容,我都会用心摸索。”

与张旭搭档的是山东省杂技团青年演员、杂技剧《铁胆英雄》老铁饰演者郭庆龙。在最后日本鬼子受降,他高声呐喊“我们胜利了”的时候,“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是老铁!”郭庆龙动情地说。

一部优秀的杂技剧,既要凸显杂技艺术本体,还要用剧情焕新杂技技巧,这也是中国杂技与世界接轨的一种方式。

由杭州杂技总团带来的魔术剧《明家大小姐》是一部创新题材表达的魔术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女地下党员明丽潜入敌人内部破坏其作战计划的故事。

“这部剧中,我们有几十种魔术表现,像手彩类、门子类、光子类、箱子类、大型机械类。再具体一点,比如换人术,我在逃脱敌人的追踪后,上了辆黄包车。而当特务把黄包车帘子掀起来时,出来的却是日本人。”杭州杂技总团团长、魔术剧《明家大小姐》明丽饰演者李洁说,这让观众在观剧的同时又感受到魔术的神奇。

“我看过不少魔术类的晚会、魔术秀以及魔术情景剧,像我们这样大胆尝试现实主义题材的魔术谍战剧,在国内是首部。我们触摸到了魔术的边界,可能会为中国魔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带来一条新路。”李洁说,用魔术的元素跟戏剧融合,也能够做好红色剧目。

共商艺术发展新方向

展演期间精品荟萃,好戏连台,将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一次次推向高潮。杂技界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继续通过“一剧一评”方式,与主创团队面对面交流,在帮助作品打磨提升的同时,共同探讨中国杂技艺术发展新方向。

“运用中国美学演绎的杂技剧《化·蝶》是中国杂技贡献给中国艺术的一个新的典范样式。”原沈阳军区文工团一级导演董争臻认为,《化·蝶》独具匠心地将舞蹈芭蕾与杂技本体结合,讲述中国的经典传说,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化·蝶》将古代故事讲给现代人听,将中国故事讲给全世界听,是传统杂技表演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思考和实践。”浙江演艺集团艺术总监吴杭平说,主创人员用心、用情、用力,将老故事中的旧信息复苏,用全新的艺术手段解决了经典故事新讲的问题。

在杂技剧发展20年迈向新阶段之际,杂技界呼吁更高水平的作品。专家们认为,《化·蝶》将杂技“新难奇美”中的“美”做到了极致,整个舞台呈现干净、纯粹、唯美,具有极高的艺术品质和审美价值。

“《明家大小姐》具备吸引观众的潜质。女魔术师凤毛麟角,由女魔术师担纲主演魔术剧更是不易。本次杂技展演起到了宣传队和播种机的作用,通过现场演绎和视频直播培养出大批的杂技受众群体,对杂技艺术是一次很好的提升。”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原主任宓鲁评价《明家大小姐》是传统魔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探索之作,只要用心打磨提升,会吸引更多人走进剧场,在感受魔术魅力的同时接受红色教育。

《战魂——第三战队》以兵演兵,不仅传承了军旅艺术火种,更是在和平年代增强了人们的国防意识。“忘战必危!”安徽演艺集团原董事长张居淮看来,这部剧不仅有国防教育意义,剧中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热血情怀对当代年轻人是一种激励。

专家们一致认为,将技巧创新与时代审美需求相结合,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是未来杂技发展的方向。

让艺术回到人民中去

这些天来,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从舞台走到了校园:惠民演出走基层活动走进山大辅仁学校启正校区,为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绝伦的魔术表演。

“哇,太神奇了!”学生们惊叹道。

在魔术课堂上,优秀青年魔术师马晨先后为孩子们表演了白纸变钱、断绳重接等魔术,简单的舞台、形象的道具、引人入胜的情节,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使得教室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参与表演。随后小丑演员身穿色彩绚丽的服装,用气球做出各式各样的小动物、花卉等送给孩子们,同时邀请大家一起动手学习制作过程。

通过一堂生动的魔术课,魔术师在向孩子们传授魔术技巧的同时,也教会了他们要大胆思维、大胆想象,激发了他们对于魔术的热爱,锻炼了动手、动脑及观察能力,为校园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为让群众共享艺术成果,惠民走基层的演出还来到了社区。在济南市起步区大桥街道鹊山东社区,演出现场传来阵阵喝彩。杰克棒、手球、空竹、蹬鼓……来自山东省杂技团的30余名演员的精彩表演让现场观众目不暇接,道具在演员的手中灵活地上下飞舞,现场的观众也都屏气凝神。

“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杂技,这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演出,真是特别精彩,也很让人激动。”游客刘女士说。

展演进校园、进社区,让大家见证魔术神奇、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为他们打开了了解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扇窗,真正让艺术回到人民中去。

2023-04-14 本报记者 张文敬 雷蕾 ——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侧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1938.html 1 杂技艺术的盛会 人民群众的节日 41,93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