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两岸经合周刊

“熟悉的乡音,就是流淌在血脉里的神奇密码”

本报记者 修菁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22日   第 07 版)

回到淮安,邱庆龄向舅舅、舅妈介绍一家人在台湾的生活情况。 受访者供图

“最美人间四月天我又完成了一个夙愿,在江苏淮安台办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我找到了外公在淮安老家的亲人。”日前在沪发展的台湾自媒体创业青年邱庆龄在视频号发布的最新一期vlog,收到不少和他一样在大陆发展的台青共鸣和点赞。

“我是外公带大的,从小外公给我煮狮子头、羊肉汤,这些都是外公家乡淮安的美食。”人民政协报记者联系到邱庆龄,他向记者分享了拍摄这段vlog背后的故事。

十年前,邱庆龄来到大陆发展,从湖南、福建最后在沪长居,打拼的领域也从演艺节目导演转到自主创业,打理自己的自媒体传播平台,寻根和作为“流动的新市民”对大陆的不断“看见”,是他短视频节目创作一直在关注的主题。

“我外公1947年随国民党到了台湾,因为到本世纪初两岸通信联络都还没有现在这么便捷,所以很遗憾,在2002年外公过世后,我们与大陆的亲友就失去了联系。”推动邱庆龄主动去寻根,源于去年他和在台湾的表妹一次视讯聊天。“我们都有一种感觉,如果在我们这代不去和大陆亲戚联系上,后面我们在大陆的根就断掉了,或者说,我们就成为‘失根的一代’。我们就想到,既然我生活在大陆,为何不试试借助自己的自媒体平台来发布寻亲的讯息,也许会得到大陆热心人士的帮助,或者淮安的亲友幸好看到了这条寻亲讯息。”

让邱庆龄和家人欣喜的是,这则视频发出后几天,他们就接到江苏省台办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于是,有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阳春三月邱庆龄淮安寻亲之旅。

熟悉的乡音,纵然跨越时空多年未见,甫一见面便心与心天然相近,在邱庆龄看来,这就是流淌在血脉里的神奇密码,“无论身在何处,两岸亲人流淌在血液里的根的联结,是时间和任何外力都阻隔不断的。”他表示。

其实今年阳春三月的这次寻亲之旅,是邱庆龄去年大陆寻亲寻根成果之一。“去年我还找到了自己的祖籍地。”邱庆龄告诉记者,自2012年到大陆工作,十年间他始终惦念着能回到梅州,确定下自家祖籍地的详细地址。为此,他联系到福州市、广州市的多地台办,又辗转联系到了梅州市台办,最终通过梅州蕉岭县邱氏宗亲的会长找到了大陆的族亲。2022年中秋节前夕,他拿着从台湾带回来的自家族谱回到了广东梅州。

“回想起自己与宗亲相认的场景,我感慨万分,毕竟是第一次回到蕉岭,内心其实很忐忑,但一到那里,我就听到宗亲们用熟悉的客家乡音叫我‘庆龄’,和我台湾老家的乡音几乎一模一样,这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那次回去,梅州蕉岭邱氏宗亲会的会长帮助邱庆龄查阅了邱氏在大陆的族谱,经过详细查询和比对,找到了家族第一代祖先的名字,也确定了邱庆龄是蕉岭邱氏第二十六世代。

“后来大陆的宗亲又把我从台湾带来的族谱,也都整理进大陆的族谱中,那一刻感觉人生都圆满、完整了很多。”回到祖籍地祭祖时,邱庆龄不忘把这一对台湾邱氏家族来说的重要时刻与台湾的家人分享,“视讯中我爸很感谢我帮他完成了寻根谒祖的愿望,他也期待今年有机会自己也能回蕉岭祭祖。”

在台湾屏东长大的邱庆龄,从小就从长辈的碎碎念唠家常中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广东梅州,爸爸妈妈的父辈都是从大陆来到台湾的,自己的根在大陆。“那时的我,因为年龄还小,不太能理解大人经常说的人要懂得‘认祖归宗’是什么意思。但当我回到梅州,这次也去淮安看了外公长大的地方,我一下明白了这句话其中的意味。”回想起童年时阿公、阿婆用客家话提起梅州,外公家桌上的淮安菜肴,邱庆龄感受到自己作为家族中的年轻一代来到大陆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我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和长辈的嘱托。我一定要把客家人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在海峡两岸好好地传承下去,联结和影响更多的台湾青年来了解真实的大陆。”他说。

2023-04-22 本报记者 修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374.html 1 “熟悉的乡音,就是流淌在血脉里的神奇密码” 42,37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