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两岸经合周刊

两岸千名信众共祭保生大帝

张燕红 本报记者 照宁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22日   第 08 版)

4月16日,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在厦门海沧青礁慈济祖宫开幕。来自台湾高雄、台南、金门、澎湖、马祖等地区的近400名宫庙代表和宗亲,大陆各地宫庙代表以及当地群众,近千人共同祭拜保生大帝。祭拜活动中,厦门海沧青礁慈济祖宫理事会副理事长颜笛、台湾金门县长陈福海、中国国民党前代理主席林政则共同担任主祭。

保生大帝是北宋名医吴真人,医术精湛,慈怀济世。福建是保生大帝信仰的发源地,明末清初时,不少闽南民众漂洋过海到台湾,随之请去了保生大帝香火。在台湾,保生大帝是仅次于妈祖的第二大民间信仰,分灵庙多达数百座,信众数百万人。

厦门海沧作为保生大帝信仰的重要发祥地,充分发挥青礁慈济祖宫的载体作用。自2006年以来,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已成功举办15届,得到了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热烈响应,彰显了两岸不断深化的文化经贸交流和源远流长、同根同源的血脉亲情。本届文化节主题为“健康两岸行 融合促发展”,通过举办两岸民俗文化传承、中医青草药学术研讨和青少年互动交流三项系列主题活动,共同打造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盛会。

台湾信众“跨海”祭拜

当天,来自两岸的宫庙代表盛装出席,在主祭人的带领下,向青礁慈济祖宫保生大帝神尊行三拜九叩之礼,现场庄严隆重。金门县长陈福海是此次活动的主祭人之一也是金门信众的“领队”,他带着金门18座分庙的300多名信众“跨海”祭拜,他介绍,保生慈济文化是两岸同胞凝聚亲情、深化认同、守望相助的重要文化资源。海峡两岸(厦门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15届,除了疫情3年没办法到厦门参加,金门很多信众每年都到厦门参加文化节活动。

“海峡两岸同根、同祖、同源,希望通过祭祀保生大帝,祈福两岸民众幸福安康。大家也都很期望两岸除了这种民间文化交流,在其他领域也能频繁互动。”陈福海表示。

时隔3年,前来祭祀的台南佳里青龙宫主委吴三龙介绍,他从2011年开始就到海沧祭拜保生大帝。此次他特地带领来自高雄、台南、台中、台北和淡水的30多名信众,乘坐两岸“小三通”客运船舶抵达厦门,参加保生慈济文化节。“虽然隔海相望,但隔不断我们对这里的热爱。希望通过祭祀保生大帝,祈福两岸民众幸福安康。”吴三龙说。

两岸携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在开幕式现场,民俗表演精彩不断,蜈蚣阁、送王船等闽南文化元素丰富多元,青草药传习、中医义诊等活动吸引了众多两岸民众。

“我是第一次来大陆,在台湾我们对保生大帝都非常崇敬。今天能来到保生大帝的羽化地非常开心。感觉很亲切,就像一家人一样。”台南信众李佳璋说,“除了参加祭拜活动,我还跟同行的信众在厦门参加走访活动,了解闽台青草药的历史渊源、民间智慧、养生理念。”

“保生大帝悬壶济世,他用医术救治了很多人,此次活动中的中医义诊就是保生大帝精神传承和弘扬的一大体现,是值得两岸青年不断学习和探讨的。希望两岸青年能够携手传承保生慈济文化。”在厦门创业的台青黄恺嘉说。

“台湾保留众多保生大帝宫庙,虔诚信仰保生大帝,保生大帝信仰及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为两岸和平相处、民生乐利提供了语言、信仰、民俗及文化等方面的保障,这是中华民族之福。”林政则表示,在保生慈济文化节的平台上,两岸同胞面对面直接互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希望更多台湾信众来大陆看看,共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了解大陆推动和平交流的决心。

2023-04-22 张燕红 本报记者 照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381.html 1 两岸千名信众共祭保生大帝 42,38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