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周刊

仰望焦桐

李军涛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08日   第 10 版)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习近平总书记一阕《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荡气回肠。

仲春四月,正是桐花盛开的时节。焦裕禄精神诞生地兰考又被围裹在花香之中。

4月9日,以“人民的节日、民乐的盛会”为主题的2023兰考桐花节拉开序幕。

焦裕禄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1962年冬,他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誓言,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翻淤治沙、种植泡桐的行动。1964年5月14日,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仅42岁。

泡桐在兰考生了根,绿色也在这里生了根。当年焦裕禄亲手栽下的一棵幼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华盖如云,这棵如同化身为焦裕禄的“焦桐”已经成为兰考的地标,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

泡桐无言,迎风挺立,“焦桐”伟岸。兰考人民视桐为“根”,视桐为“魂”,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根连着根、心连着心。

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兰考大地、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泡桐树记录着焦裕禄精神,这种精神熔铸在兰考的发展建设中,深深烙印在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

实干、苦干、拼命干,巧干、精干、用心干,在脱贫攻坚战中,兰考的党员干部像泡桐树一样稳稳地长在乡野,扎实地与民亲厚,他们用火热的心融化着贫困的坚冰。在千万棵泡桐树的见证下,2017年3月27日,河南省政府正式宣布,兰考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全国首个脱贫县,实现了焦裕禄当年“治穷”的夙愿,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经典案例。2022年3月,兰考又被列为全国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

焦桐,绿荫如盖,满城桐花见证了兰考发展,成为兰考的“绿色银行”。

行走兰考,有句话常常入耳——“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

琴瑟和鸣,余音袅袅。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这是一个飘着乐曲的村子,仿古式的门厅里呈现的是一个个民族乐器小加工厂,古筝、古琴、琵琶等是每个院子里的主角。徐场的乐器已经遍布全国并辐射到国外,而今天徐场人的目标就是要让兰考的桐花香飘得更远更长。

兰考县将民族乐器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发展,年产值已达30亿元。中国民族乐器行业95%以上的板面取自兰考,就连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也曾响起过兰考桐木乐器奏响的华美乐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这是当年焦裕禄在兰考树立的“四面红旗”。当时,这“四面红旗”叫响兰考,传遍全国。进入新时代,为带领兰考人民稳定脱贫奔小康,践行总书记的嘱托,兰考县委弘扬当年焦裕禄同志强化典型引领的做法,重树“四面红旗”,从2016年下半年起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持续开展以争创“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美丽村庄”为主要内容的“四面红旗村”评选工作,每半年在四项重点工作中各评选出10个“红旗村”,隆重表彰。一个人、一棵树、一个产业、一群标兵,我每次到兰考乡村走访调研,都要去看一下代玉建、申学风等,从他们的言谈话语中感受到了兰考干群的精气神儿,看到了兰考发展的希望,领悟到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昔日的风沙盐碱地,如今春光正好,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焦桐,这棵改变兰考命运的传奇之树,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半个世纪以来,丰碑之光烛照人心。乡村振兴中,焦桐吹响报晓的号角,唤醒了兰考干群的精神之光,焦裕禄那股亲劲、韧劲、拼劲又回来了,这是共产党人与民心民意的再次重逢!

将于5月14日闭幕的桐花节以展示形象、宣传品牌、扩大对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为宗旨,通过开展“制琴大赛”“金钟奖决赛”“《兰考》话剧演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壮大民族乐器、现代家居等特色产业,展示“拼搏、开放、生态、幸福”的新兰考风貌,进一步提高兰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兰考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动力。

焦桐不语,精神常青。“焦桐”,这棵改变兰考命运的传奇之树,犹如一面旗帜、一根标杆、一面镜子、一泓清泉,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焦桐常青,精神永存!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开封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2023-05-08 李军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046.html 1 仰望焦桐 43,04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