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探访“幸福路”的幸福密码

李军涛 霍红丽 本报记者 王有强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19日   第 10 版)

干净整洁的街道绿树葱茏,装饰古朴的小店鳞次栉比,红墙绿瓦在蓝天白云下交相掩映……初夏时节,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的“幸福路”上游客络绎不绝。“这就是我们村的‘网红’打卡地——幸福路。”讲解员彭思思正带领游客在“幸福路”上感受张庄村的特色乡村产业。藏红花基地、玫瑰花醋、张庄布鞋、春光油坊等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小店,让游客流连驻足。

张庄村,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东4公里处,曾是兰考县最大的风口,风沙肆虐,内涝横行,群众苦不堪言。“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是当时张庄村一带最真实的写照。

1963年,新任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来到张庄调研,从群众实践中总结出治沙经验“造林固沙、育草封沙、翻淤压沙”,并在全县推广。

兰考县持续弘扬焦裕禄精神,不断挖掘基层统战工作力量,将社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新阶层、新乡贤、新农民、新艺人凝聚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带动作用,为促进乡村振兴贡献统战力量。

春光油坊的创办人闫春光正是彭思思的丈夫。在当年脱贫攻坚政策的引领下,闫春光筹集资金开办养鸡场。2015年,闫春光家顺利脱贫后,他贷款30万元建了一个容纳一万只鸡的现代化养鸡场,并注册成立了春辉养殖合作社,带动贫困村民增收。2018年,考虑到张庄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需要,闫春光转型做起了传统手工艺,开了一家名为“春光油坊”的小店。

“我多次请教村里的老人,学习传统的石磨香油、榨制花生油,做红薯粉条的手工艺,产品供不应求。”闫春光兴奋地表示,除了将产品卖给来往的游客,他还把生意做到了互联网上,开起了淘宝店。而大家口中的“闫嫂”彭思思目前是东坝头镇的讲解员,不仅承担着幸福张庄的旅游讲解,有时也会客串东坝头黄河游览区的讲解。当我们问起闫嫂家庭年收入时,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年收入二三十万元是没问题的。”

张庄村高效农业园区内,一排排温室大棚整整齐齐。走进文林超的牛奶草莓温室棚内,浓郁的香甜气息扑面而来。“想看看草莓长势,要换一些新品种。”文林超介绍,“后期还想再进一些设备,搞一个集游玩、采摘、餐饮于一体的庄园。”

文林超是张庄村最早一批外出求学的新乡贤,2010年返乡创业,流转土地110亩、投资210万元建造13座温室大棚,并承包村里大棚35座,种植蔬菜、草莓等经济作物,仅大棚草莓采摘一项,每年创收60余万元。2018年,他创办成立集农业规模化种植、管理、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合作社——兰考县超义宝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300余户,管理土地450亩,年收入200余万元。农忙之余,他还向村民们传授种植技术,帮助村民科学种田,带领群众一同发家致富。2022年3月,文林超被兰考县政府评为“兰考县致富带头人”。

环境变好了,产业更强了,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了,精神生活也要跟着提高。新艺人翟茂胜注册成立了梦里张庄艺术团,并申领了演出许可证,在自家大门口挂上大大的门头“张庄戏院”,几间堂屋成了艺术团的排练厅。在他的带领下,艺术团先后排练了《焦裕禄》《朝阳沟》《花喜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和自编自演的“三句半”等节目。他们还不断创作新作品,自编自排了《治沙战场英雄多》《书记的脚印》《焦裕禄带俺治风沙》等十余部小型戏曲,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宣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艺术团一直坚持义务演出,目前已在全县义务演出百余场,被省文化馆、省文化合唱协会授予“河南省志愿者服务基地乡村音乐厅”称号。“我们会继续编排更多更好的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群众服务。”翟茂胜自信地说。

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实现了张庄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3000元到现在19236元的飞跃,村集体经济从零到近百万元的突破。从曾经风沙弥漫的“大风口”,到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兰考明珠,梦里张庄”,“四新力量”越来越强大,“幸福路”越走越宽广。

2023-05-19 李军涛 霍红丽 本报记者 王有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679.html 1 探访“幸福路”的幸福密码 43,67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