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文旅“适老”点亮“银发生活”

本报融媒体记者 张佳琪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26日   第 09 版)

继“特种兵”旅游走红之后,许多年轻人为追求“低价、团宠”等体验而报名老年旅游团,在旅行途中,他们记录老年人欢声笑语的同时,也体会到老年旅游团仍然存在“行程紧张、线路品质不高”等问题。老年人文旅消费有哪些特殊性?文旅“适老化”改造如何催生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

老年人爱出游,全面“适老”服务成刚需

据统计,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接近5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超三分之一。还有一组数据,2016年至2020年,我国老年文旅消费年均增速达23%,2021年超7000亿元。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20%以上。

对于这两组数据,长期从事旅游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直言,“全社会应形成发展老年旅游的共识,关心关爱老年人的精神享受。旅游业发展如果不关注老年人口,将会失去发展后劲。”

戴斌的担忧不无道理。“字小如蚁”的标识、难爬的台阶、看不懂的智能操作……这些在年轻人看来算不上的“麻烦”,未来都有可能成为更多老年人出游的阻碍。

“相关部门积极提供以无障碍为导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十分必要。”戴斌表示,“从当前来看,要优化信息获取手段、支付手段等,在可知可感的细节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目前一些旅行社对过往旅游产品进行“二次包装”,随团配上健康医生就宣称是“老年游”产品的情况不在少数。这是导致很多老年人出游疲惫、体验不佳的原因之一。

谈起这一现象,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王深远强调,旅游产品设计要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灵敏度、耐受度和心理反应。他建议,全社会建立以老年人文旅体验、感受、效果为目标引领的全面适老理念,走出“适老化仅仅是设施设备改造”的狭义认识。

戴斌对此有着同样的思考,他建议政府主导发布一批老年专题旅游线路、老年旅游项目、老年旅游产品、老年旅游服务标准,通过规则“托底”和示范效应,培育更多适合老龄人口的文旅精品。

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老年人‘有闲有钱’,出行普遍得到子女的支持,这和我国敬老爱老的传统有关,也是市场发展的基础。”文化和旅游部科教司原司长、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若风说,“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文体康旅融合项目在银发族中很受欢迎。而做好‘融合文章’,需要加强各产业间协调联动,特别是加强交通、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支持,不是单一行业一时能办到。”

创新市场供给 把握“银发经济”机遇

今年“五一”假期,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的太极行走、热敏灸、养生民宿等多元化的生态康养模式,吸引了大批游客。一大早,很多老年游客跟着带队老师在当地景区的森林中走走停停,感受太极行走带来的轻松愉悦。

中青旅研究院秘书长孙逸告诉记者,推动老年人和乡村振兴的文旅消费场景友好融合,可以实现乡村旅游“淡季不淡”,拥抱高质量“康养体验”。他认为,在乡村环境友好的前提下,要做到“配套友好”,即完善医疗急救保障体系和人文关怀配套,推动适老化医疗升级,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同时,他呼吁在政策上予以相关市场主体更多支持和帮扶,激励企业更好打磨产品、创新模式,推动农文康旅更好融合。

近年来,许多红色景点也成为中老年人重温激情岁月、感怀时代变迁的旅游目的地。圣同润幸福科技集团董事长金成表示,扎实推进健康和互联网科技融合型文旅服务,开发专属中老年人的文旅创新项目,如红色旅游、康养游、森林生态游等,能够“用专业的文旅服务温暖老人心,用勃发的国潮文化满足消费者深层次的精神需求。”

在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看来,异地出游带来的“安全问题”正是阻碍行业发展的痛点之一。为充分释放市场需求,她建议加快建立“法规条例、标准体系、保险救援”为一体的跨层级共治安全保障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家庭多主体共建的安全保障意识和规范,筑牢安全防线,让老人出行更安心。她表示,“面对保险业的新议题,可以在地方展开试点,为后续推广积累经验。”

2023-05-26 本报融媒体记者 张佳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4077.html 1 文旅“适老”点亮“银发生活” 44,07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