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靛—漂白—染布,经过一系列“魔法”般的操作,月白、月蓝、深蓝、浅灰等各色布匹映入眼帘。这便是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流传千年的手工技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蓝靛染,也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委员韦光芬自小就熟记于心的手艺。
韦光芬是布依族人,她幼时跟随外婆长大,看着外婆和舅舅用蓝靛染做出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对蓝靛染有着深厚情感。后来,韦光芬发现越来越多的民族服饰转向机器生产,蓝靛染面临失传风险,这让她有了危机感。“我们不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弄丢了。”于是,她放弃在外务工,回到家乡黔西南州安龙县创办民族手工艺企业,走上了传承发展民族手工艺的道路。
2021年,韦光芬成为黔西南州政协委员。“成为政协委员后,我参加了政协组织的各项会议和活动,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有了更多了解,感受到政府对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和民族手工艺的重视。我要积极履职尽责,为民族手工艺的发展献计出力。”
两年来,通过一次次深入调研和学习,韦光芬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不断改进提案质量,为黔西南州民族手工艺的发展争取了很多政策支持。每每看到自己的提案被相关部门办复,韦光芬都十分感动,“政府的支持让我更有信心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韦光芬还注重向群众普及民族手工艺。她注意到安龙县有很多易地扶贫搬迁妇女存在就业难题,便动员她们加入制作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队伍。韦光芬想出了计件付费的办法,让大家在家里就能工作,既解决了生活难题,又传播了传统技艺,一举两得。不仅如此,她还组织开展民族蜡染刺绣进校园公益活动,从2021年至今已经走过了安龙县十多所幼儿园和小学。“民族文化和民族手工艺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要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这样他们长大后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韦光芬说,她们以后还打算走进初中、高中,让更多人了解刺绣、蓝靛染等民族手工艺。
韦光芬依托自己的企业建立蓝靛染、刺绣等非遗文化传承研学和培训基地,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非遗人才;每逢假期,还经常有广西等省市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慕名前来,在韦光芬这里做非遗口述史等相关研究。
如今,在韦光芬的企业里,目之所及皆是靛蓝色的、充满民族风情的手工艺品,民族服饰、文创T恤、帆布包、潮流玩偶……传统蓝靛染技艺与现代文化碰撞交流出迷人的火花。这里的技工既有朝气蓬勃的“00后”生力军,又有精神抖擞的70岁老行家。
韦光芬说,民族手工艺想要传承下去,光有熟练技术是不行的,还要结合时下流行文化进行创新,让它们有时代感。因此,她不仅潜心钻研不同少数民族蓝靛染、刺绣的样式、图案,还注重发挥年轻人的作用,许多“00后”已成为企业传承民族手工技艺的骨干力量。“5月19日在广东惠州举办的黔西南州文旅融合主题活动上,便是三位‘00后’小将代表企业向各界人士展示蓝靛染、刺绣等传统工艺。”韦光芬自豪地介绍。
传承民族手工艺的路不好走,但韦光芬想继续坚持下去,“我对蓝靛染等民族手工艺有着很深的眷恋,同时,作为政协委员,我有责任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民族技艺,共享民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