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委员故事专题

孟琴锋:编修村志续乡村根脉

孟琴锋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30日   第 08 版)

孟琴锋 第十四届河北省宁晋县政协常委,石家庄大唐制冷公司董事长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中华传统文化中,地方志自成一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2021年11月7日河北省宁晋县委下发通知,决定启动全县村史村志编纂工程,并把这项工程交给县政协牵头实施。县政协成立了宁晋县村史村志编纂专班,号召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其中,我有幸争取到了苏家庄镇22个村的村史村志编纂指导任务。

大家热情高涨,闻声而动,各村相继成立了编委会。但“万事开头难”,第一次编修村志,体量大、内容杂,大家都束手无策。如何迈出第一步呢?多番思考后,我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不懂就学,不会就问,虚心向专家请教;另一方面,先把家乡西丁村的编纂工作搞起来,“打个样”。

西丁村是个3800多人的村子,历史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我与编委们共同制定了编纂方案,根据个人特点进行分工。我们先从采访村子的“活历史”入手,果然收获颇丰。一位96岁老人,老伴儿当过八路军,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当看到几枚保存完好的军功章和臂章时,大家信心倍增,继而又梳理了迄今为止11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信息,搜集到清嘉庆年间的房契、清同治年间的地契和民国早期的分家单,以及老旧图书等资料,拍照归档,忙得不亦乐乎。时间不长,我们在村子里拍摄的照片就达到了上千张。大家边干边摸索,村志脉络逐渐清晰,内容愈加丰富。

去年端午节,我组织了5名志愿者,将编委会手写的6万多字的手稿录入电脑,终于在全镇最早成书,西丁村成了全镇22个村的标杆、全县的村志样板村之一。听到县政协和县委领导的称赞,看到镇党委的通报表扬,我们由衷高兴!

我深知,6万多字的初稿只是阶段性成果,乡村文化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补充进去。我利用在石家庄工作的便利条件,去省图书馆查找资料,到省博物院、市民俗馆寻找线索,并带领大家到北塔庄民俗馆参观学习,遍访高人。

经过不断扩充、反复修改打磨,今年4月,西丁村志已完善至13万字,顺利印刷成精美的样书。之后,我把电子版分享给大家,耐心解答编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今整个苏家庄镇的22个村也相继脱稿。虽然辛苦,但我乐在其中,一年间,我为全县培训13场500多人次,还在全县村史村志阶段性成果展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一时间,全镇乃至全县村志编纂驶入“快车道”,政协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认可和肯定。

在村史村志编纂的过程中,有一件事让我更加体会到履职为民的责任感。

西丁村村民张进义说,他爷爷张老让是为国捐躯的烈士,可他手里却没有任何证明材料,甚至不知爷爷安葬在哪里,父亲临终前还叮嘱他寻找爷爷,这成了张进义的一块心病。为了核实信息,我们跑到县民政局,但相关档案浩如烟海,无从查找。后来根据工作人员的建议,我们决定寻访烈士纪念亭,开车跑遍了宁晋县5个烈士亭当中的4个,每到一处,都仔细查看,不放过烈士碑上的每一个字,却一无所获。

第5个纪念亭位于西丁村3公里外的唐邱镇二村,由于面积较小,平时总是大门紧锁,让我们忽视了它的存在。但就是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张老让的名字,也意外找到了西丁村张鸿计和刘刺猬两名烈士。

当看到烈士碑篆刻着爷爷名字的照片时,张进义一下子扔掉了手中的塑料盆,眼圈瞬间就红了。他哽咽地说:“谢谢兄弟们,了却了我一家子半辈子的心病。”不久后的清明节,他和家人穿戴整齐来到纪念亭,第一次为爷爷扫墓烧纸,第一次在烈士碑前痛哭失声。

时至今日,我依然荣幸当初参与县政协村史村志的编纂。收录村志、将烈士的信息告知后人,既是对烈士后人的慰藉,也是对历史的负责。

2023-05-30 孟琴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4252.html 1 孟琴锋:编修村志续乡村根脉 44,25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