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韦洁群:两代人 一辈子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09日   第 11 版)

茶园里的韦洁群

沿着木质台阶拾级而上,穿过一池嬉戏的游鱼,人们仿若踏入了古色古香的园林之中。这番古朴雅致的设计,似乎也映衬出非遗“六堡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制茶大师、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技术总监韦洁群的初心——传承非遗“六堡茶制作技艺”,守护岁月深处那一缕茶香。

“这是今年的社前茶,很香的,你闻闻。”老人操着一口有着浓重广西口音的普通话,笑意盈盈地向记者推荐道。

所谓“社前茶”,是指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春社日,在这之前开始采摘并制作的茶叶产品,也是每年的“头采”茶。原料嫩度高,茶叶一芽一叶为主,筛选出来的单芽也称茶谷。

啜饮一口,果然,苦味不重,花香蜜香缠绕舌尖。“这个茶年轻人都很喜欢,不仅当年就可以喝,而且越存会越好喝。”韦洁群说,为了给年轻人打造这款“量身定制”的茶,她特意在揉捻工艺上作了调整。

似是感受到老人遥远的心意,团队们带着这些六堡茶走出广西,到各地参加茶博会时,立时得到了年轻茶友的青睐。“连一小份一小份的茶样都卖完了。”消费者的“捧场”,让这位坚持传统手工制茶的老人心生欢喜。

晾青、炒青、初揉、堆闷、复揉……从18岁开始做茶到现在,40多年春来冬往,六堡茶始终在韦洁群的掌心下被轻轻呵护。她的制茶坊内,没有机械的喧嚣和轰鸣,仅留有手中茶叶翻动沙沙声的静谧,阳光从室外轻轻洒落,那一刻,时光都为此驻足。

“传统工艺六堡茶,被很多茶友称为农家茶,我们坚持传承原产地、原茶种、原生态的传统制茶技艺,用纯手工制作原汁原味的六堡茶。”韦洁群说,传统工艺六堡茶有多种细分,一种是遵从节气按时段采摘制作的,比如六堡社前茶、明前茶、清明茶、秋茶、霜降老茶婆等;一种是以制作完成后的成品,按叶张的大小划分的,如茶谷、二白茶、中叶茶等。

“传统工艺六堡茶,是民间制茶人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历史很悠久,每道工序都有讲究,炒青的温度、做茶的火候、揉捻的力度,如果哪一道工序没做好,都会失去它最本真的味道。”韦洁群介绍道,它也属于完全自然存放进行后发酵的六堡茶,仓储完全依靠六堡镇湿润的气候特点,不加以任何人为干预。“六堡镇的天然存储环境条件很好,别的地方存5年,这里存3年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坚守传统的制茶技艺,就意味着要面临产量低、人工成本高等现实问题,当机械化、规模化的浪潮袭来时,韦洁群面前并非没有其他选择。

但她却未有片刻迟疑地给出答案:“老祖宗的东西需要有人传承。”仅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道出了她心意。韦洁群给自己的茶起名“匠心”“匠人”,或许也正是想将这份信念传承下去。

如今,韦洁群早已是桃李满天下。“我收徒是有要求的。”韦洁群笑着说,“他一定要真正地爱茶,耐得了做茶的苦,也要对六堡茶发展有贡献。”

她的女儿石濡菲,或许是她最得意的“门生”,如今已从母亲手中接过衣钵,成为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中国制茶能手”等荣誉称号,最近还荣获了“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传承路上,濡沫芳菲。”她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将技艺悉心传授给村民,通过校企合作、六堡茶进校园、互联网融媒体等创新形式,实现了非遗“破圈”,最高直播在线收看人次达100万。并利用直播,拓宽了传统六堡茶的销售渠道,让这片小小的茶叶,通过“六堡茶制作技艺”变成带领乡亲们致富的“金叶子”。

两代人,一辈子,为六堡茶的传承而坚守。

2023-06-09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4805.html 1 韦洁群:两代人 一辈子 44,80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