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慈善周刊

江苏省政协委员孙陈:

向善而为 向美而行

本报记者 郭 帅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13日   第 11 版)

孙陈和老人一起参加党建活动 受访者供图

15年来,孙陈的公益脚步从未停歇。近年来,她在家乡江苏太仓市设立了40余个日间照料中心,为上万多名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等服务。她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同时也是一名社工,用公益温暖老人,用专业有爱的服务守护老人,是值得我一生奋斗的事业。”

来之不易的肯定

仲夏已至,江苏太仓到处郁郁葱葱,尽显江南小城的灵动秀美。位于浏河镇新闸村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不时传出老人们的欢声笑语,给这个炎热的夏天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日间照料中心内,老人们聚在一起,唱起熟悉的红歌。在一群白发老人中,一位认真鼓掌伴奏的年轻人让气氛更显活泼。她叫孙陈,老人们都会亲昵地喊她“陈陈”,是日间照料中心的负责人。

“唱歌、跳舞,做手指操,做手工……中心内总是笑声不断,看着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也由衷地高兴,干劲儿更足了。”江苏省政协委员,太仓市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负责人孙陈告诉记者。

“我们都把这里当作另一个家,白天子女上班了,我们就过来,和同龄人一起唱唱歌、做做活动,特别有意思。”一位老人激动地说:“这里的社工们都很好的,子女工作忙,他们陪我们的时间更多,就像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

这些年来,孙陈在家乡太仓设立了40余个日间照料中心,为上万名农村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等服务。在孙陈和社工们看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样的评价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也是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能够得到阿公阿婆们这样高的评价,这条路并不容易。

孙陈在家乡承接的第一家日间照料中心是乡镇的一个农转非社区,“老人们当时觉得这个中心就是个麻将室之类的,一进去,烟味混着厕所的异味扑鼻而来。”孙陈说。

在给老人们开的第一次茶话会上,孙陈提出希望老人们一起保持室内整洁卫生,不要在室内吸烟。老人们笑着用家乡话说道:“这些小娃娃真是读书读傻了。”茶话会上的茶点吃完,老人们一哄而散,继续抽着烟、打麻将。

“说话不起作用,就先自己干。”作为社工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孙陈对这些状况早有心理准备,“但处在当时的环境,还是不止一次想过放弃。每次都会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没想到坚持着坚持着,收获就来了。”

“当时第一家日间照料中心只有3个工作人员,我们决定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每天把中心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马桶都刷得锃亮。”就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终于有老人主动上前聊天:“每天把玻璃擦这么干净,你们这些孩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慢慢地,老人们见到我们嘴角开始上扬,愿意和我们拉家常了。”老人们的点滴变化,孙陈看在眼里。通过与老人的沟通,孙陈发现,很多老人的子女住在市区,一个月难得回来一次。

“当时我们用的还是特别笨重的电脑显示器,我们就教老人怎么上网和家人聊天,怎么浏览新闻。”为了解决很多老人不会打字的难题,孙陈还特地买来手写板,“老人们打视频电话的时候,他们的孩子都很惊讶,连连称赞,他们当时特别骄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们拿起了清洁工具,主动打扫起来。“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知道,这事算成了。”孙陈说。

让爱双向流动

“七一”建党纪念日即将来临,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老党员、社工和志愿者们聚在一起,讨论着如何庆祝党的生日。举办红歌会、红色故事会、红色老年讲堂等活动,是中心一直以来的传统。

举办这样的主题活动,源于一位老党员给孙陈讲述的故事。“那是一位独居老人,有着30余年党龄,一次眼看着自己的党费到了月底还没有交,虽然当天下着雪,她还是出了门,结果不慎滑倒,幸好身体没有大碍。”孙陈说:“她讲这件事的时候,神情非常自豪。”

感动的同时,一个点子出现在孙陈的脑海中:“我们服务的老年人中,很多都是共产党员,让他们讲讲自己的故事,既能丰富老年党员的生活,又能让年轻社工和志愿者有所收获,岂不是两全其美?”

带着这样的想法,孙陈和老年党员们深入交流,得到了积极响应。经过调研,孙陈陆续推出了老年党员与普通社工、中心党员携手结对的党建模式。

“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是因为随着队伍壮大,如何留住这些人才曾经让我比较迷茫。”这些年来,从托管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开始,孙陈又先后带领伙伴们创办1个街道福利院、20余个社工站(室)、50余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等,曾经3个人的小队伍也迅速成长到近千人。

“我的家乡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小城,只靠工资激励是远远不够的。留住他们,要让爱双向流动起来。”孙陈说:“其实人和人相处最重要的是感情。老人们抓给我们的一把花生、一颗糖,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对我们来说,这就是爱的流动。”老人们对孙陈和团队伙伴的信赖和尊重,成了他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如今,中心不仅是老人们的第二个“家”,同样是孙陈和伙伴们的“家”。

“我们不仅有了一支眼里有光的队伍,还有了一个强大的亲友团,这是我一直特别引以为傲的。”孙陈说。

“我是一名社工,也是一名政协委员”

今年年初,孙陈首次以江苏省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了省“两会”。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公益”成了她发言中绕不开的话题,她为自己设置的履职目标是:向善而为,向美而行。

“其实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和目标。”2008年汶川地震时,孙陈20岁,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参与灾后老年社会心理援助工作,这也是让她至今难忘的一段经历。

在援川的一年里,她亲眼见证着很多大山深处的老人因为失去家园而满眼悲戚,她和伙伴们每天陪伴着老人们聊天,帮助他们重建信心,老人们逐渐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我见证着社会工作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力量。”那时,孙陈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公益的种子,“对于困境人群,社工可以发挥专业优势,给他们提供很多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在多家日间照料中心,孙陈都开辟了一处特殊的“园区”。“我们鼓励老人们种种大蒜、小葱,也有一些番茄、黄瓜、青椒之类的蔬菜。老人们自己负责播种、浇水、修剪枝叶,结了果子可以把它们带回家,和家人共享。”

“其实这是一种改善情绪、缓解疼痛的专业治疗方法。”孙陈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带有乡土气息和专业元素的活动,让更多老人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就是我们所有活动的最终目的。”

近年来,为了服务更多有需要的老人,孙陈把视角投向了全社会,她带领中心党支部与50多家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建立起党建联盟。一次走访中,中心社工发现一位90岁的奶奶遇到了难处,她的孩子因严重车祸瘫痪在床,日常起居不仅全靠她帮助,家庭也缺乏稳定收入。孙陈立即联系党建联盟单位,不到一天的时间就为奶奶家募捐到了需要的辅助器具及爱心善款,并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对其进行持续帮扶。

“现在我们已经为700余名特殊困难对象提供了援助物资、善款,以及就业、心理疏导等帮扶。”孙陈说,很高兴在她和伙伴们的努力下,正能量正不断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

如今,一有时间,孙陈就会带领着社工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我是一名社工,也是一名政协委员,为有需要的困境群众提供相应的物质和生活精神方面的支持,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孙陈说,比起付出,她的收获更多,感受到了很多温暖和快乐。

2023-06-13 本报记者 郭 帅 江苏省政协委员孙陈: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4971.html 1 向善而为 向美而行 44,97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