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夏周末

周秉德的《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

杨建平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01日   第 07 版)

周恩来总理是国际公认的政治家、外交家。

他的人格魅力,能让他的敌人也对他肃然起敬。

他的气质风度,能让男女老少都尊为楷模。

他全心全意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天动地,永垂不朽!

当年周总理去世时,我还在上中学,诗人柯岩的那首长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混合泪水,镌刻在我的心底。只要看到周总理的图像或者文字,我脑海里立马涌现出《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

周总理一生无子无女。周秉德大姐,是总理的长侄女,从12岁起,就一直生活在周总理身边,几乎就是亲闺女一样。

有关周总理的各类书籍很多,我也读了不少。周秉德大姐的这本《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是她在阅尽人间冷暖的晚年,对伯父伯母的追忆。

这本书有别于许多专家写的周总理传记,也有别于周秉德大姐自己以往的著述。

书中以周总理为主线,串联起周总理苦难的童年和复杂的家族,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图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以亲身所见所闻,描写周总理、邓颖超的日常生活,展现周总理独特的夫妻之情、父子之情、兄弟之情,字里行间充满着亲情的温暖和做人的风范。

书中有周总理在众人面前亲自给邓颖超胸前插花的照片;有周总理戴着围裙亲自下厨为其六叔做菜祝寿的细节:一道是绍兴梅干菜烧肉,一道是淮扬清炖狮子头;书中还有周秉德自己跑到毛主席家吃饭,还拿着本子让毛主席给他题字等有趣小故事。书中还披露了周家的治家格言:孔子儿孙不知骂,曾子儿孙不知怒,周家儿孙不知求。

书中不少地方读来令人落泪:

周总理的父亲为人忠厚,不善言辞,当过小职员、当过学校门房,收入微薄,难以养家,周总理母亲去世,无钱办丧事,一直拖了多年,才攒够丧葬费,使夫人安葬入土。

如此胆小老实的父亲,1927年得知自己大儿子在上海闹革命面临杀头风险时,却悄悄潜入上海,一直陪着自己的大儿子,还做了一些秘密交通联络工作,直到儿子离开上海到武汉。

1931年2月,顾顺章、向忠发相继叛变革命,周总理又面临危险,他的老父亲又一次悄悄跑来上海,尽力掩护儿子。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家乡淮安县委来人,说他们老家的房子太破旧了,再不修就要倒塌。

周总理告诉他们:“院子里的住户不需搬迁,我们的房子尤其是我出生和住过的房子,要塌就让它塌掉,塌平了最好,不得翻盖维修,更不允许搞什么纪念馆组织群众参观。我平生最不赞成的就是封建主义那一套: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只要我活着,就不许搞。”

不仅如此,连自己的长辈、弟弟,要回去看看故居,也被周总理劝阻:“你想想,如果你回去,县委能不派人接待你、陪同你吗?明摆着要给地方同志添负担、添麻烦的事,你又何必去做呢?”

周秉德的父亲是在内务部工作,因病无法上班。周总理就亲自交代部长曾山给弟弟提前办退休手续,曾山拖延了一段时间,周总理就批评督促尽快办。弟弟退休,收入少,生活困难,周总理就把弟弟三个孩子接到自己家里养育。

周总理幼年丧母,他的八婶早年曾经照顾他们兄弟。周总理除了接八婶来北京住一段,还明确告诉淮安县政府:八婶的生活今后由我来照顾,县政府不要再管了。他一直用自己的工资为八婶养老送终。

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记录:周总理工资400.80元,邓颖超工资347.50元,从1958年起到周总理去世的1976年,工资累计收入不足17万元,而他们夫妇拿出4万多元补助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占了他们收入的1/4。

书中还披露了周总理、邓颖超三个干女儿的悲惨身世:一个是叶挺将军的女儿叶杨梅,小小年纪就与父母乘飞机时遇难;一个是周总理南开同学谌志笃的女儿谌曼里,在延安时下大雨,窑洞塌垮,被砸死在里面;一个是孙维世,“文革”时猝死于监狱。邓颖超伤感地说:“凡是做了我们干女儿的人,都是苦命的呀!”

作者还在书中详细记载了周总理几次召开家庭会议的过程和内容,并附有周总理痛说家史、痛批封建和要求家族子弟过“五关”的讲话记录。

伟大与平凡,国事与家事,欢笑与泪水,无尽的思念,都在书中游荡……

2023-07-01 杨建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5784.html 1 周秉德的《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 45,78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