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厦门市海沧区政协委员陈建兵:

研学之旅应有香

本报记者 李寅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14日   第 09 版)

陈建兵(左四)给学生们讲授香道

随着暑期的来临,位于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的厦门香道博物馆,熙熙攘攘地多了一些青少年研学团。看着学生们游走在博物馆中,对香文化由陌生到亲切,由旁观者到实践者,海沧区政协委员、厦门市香道研究会会长陈建兵露出欣慰的笑容。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福建香制作技艺(厦门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当初,陈建兵倾尽全力打造这间博物馆,就是希望能把这项优秀的传统文化向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传播。“我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是责任,更是使命。”

青礁村,是“开台王”颜思齐的故乡,也是闽台文化生态村。更令陈建兵热衷于讲起的是,据台湾嘉义天后宫碑记记载,明朝天启年间,颜氏移民登台时“凭妈祖香火符佑而摒患无忌”,感于神灵昭著,将妈祖和保生大帝信俗分灵到台湾,自此,香文化随同神明文化成了闽台两地同根同源的文化标志。

也因此,事香30年的陈建兵静守在这个村庄,本着“做香如做人”的准则,把自己从小对香草的耳濡目染延续下来,把海峡两岸同出一源的香文化不遗余力地推广,向更多人播撒着“香缘”。

“中国香文化历史悠久,运用广泛,早在6000年前,古代先民们就开始利用燃烧的香木祭祀神灵……大家看,博物馆所在的这座明代古厝,装修改造时我在墙体里添加了大量的名贵香料,你们是不是嗅到自然的清香了?”厦门外国语学校的孩子们来了,陈建兵娓娓讲述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香,并带领孩子们沉浸式地体验制香和制作香囊,感受到天然香的美好。

“自古以来,香融合各种文化艺术、民俗生活和中医药养生,其制作技艺是代代相传的。保护好这项技艺,既有益于民众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提升民众的生活品质。”厦门医学院30多名学生来到博物馆,陈建兵不失时机地结合中医药中的香元素呼吁医学生加入香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

“这些古法配制的香品,选用应时采收的自然界纯天然本草芳香性药材,并以君、臣、佐、使为原则对香材进行甄选调配,然后有序地炮制、捣碎、研磨,以净水调和植物粘粉或文火炼蜜和合、挤压制成各式香品,经阴干或烘干处理后再闭光窨藏一定的时间……”同安职业技术学校药剂专业学生在毕业前一天来这里,陈建兵手把手教习他们制香,“希望他们也能从香道中更加理解‘工匠精神’。”

在陈建兵眼里,这零零散散一堂堂的研学课程,正是让袅袅清香飘向四方的重要载体。更何况,当初建起这个博物馆是何等不易——他费时30年,收集、整理和修复的近千件香道实物遗存,整整齐齐地展示在这里;他亲手创立的妙吉祥制香技艺传习中心安住在这里;他在这里以香文化链接海峡两岸共同的文脉渊源。这一切,理应更好地发挥作用,教育后代、惠及苍生。

一方面是徐徐讲解,一方面是手把手教授,这是陈建兵所认为的香道研学的最好方式。当孩子们喊着“陈老师”,得意地把自己用小手捏制的那一抹清香拿给他看,陈建兵总是心满意足地笑着。

“今年暑期虽然很热,但前来研学旅行的学生并不少。除了本地的学生,还有全国其他省份的青少年朋友。这也是我非常乐见的。我曾经提交提案,也以不同的方式呼吁、建议,在日益丰富的青少年研学旅行中,多加入香道等兼具当代实用性和传统文化性的项目,增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陈建兵说,虽然目前香道还不能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但在各方推动下,了解和学习香道的人越来越多。“今年以来,来参加我所办的香道研学班的学员就有近千人!”

在陈建兵看来,虽然厦门香道博物馆只是一家民营博物馆,他的传习室也只有一丈见方,但只要足够努力,就可以让优秀的中华闽南香文化传播得更远、更有力量。“这个周末,又要有50多位学生来学习,我和伙伴们都已经准备好迎接他们了!”

2023-07-14 本报记者 李寅峰 厦门市海沧区政协委员陈建兵: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6458.html 1 研学之旅应有香 46,45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