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意周刊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幸福“近在咫尺”

本报记者 顾意亮 照宁 雷蕾 黄静 奚冬琪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31日   第 05 版)

商务部、住建部等13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事关百姓冷暖、民生福祉,既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有力举措,也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工程。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对此也给予高度关注,纷纷献计献策,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满意清单”。

从家里出发步行15分钟,能满足怎样的生活需求?买菜、用餐、维修、养老、托幼甚至工作……如今,在许多城市,通过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们足不出“圈”便能享受烟火气里的幸福生活。

上海:用10分钟路程留住社区烟火气

7月24日,家住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的魏阿婆上午11点走出小区,步行10分钟后,就到了位于南昌路、瑞金路口的丰裕餐饮。拿出街道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的“为老助餐卡”,以15元的价格点了一份原价为25元的“爱心老年餐”。吃完午餐,魏阿婆照例先去餐厅隔壁的“张鲜生的店”买些新鲜蔬菜,随后又来到马路对面的“牛奶棚”选购鲜奶和面包……在十几分钟路程的生活圈里打理好衣食住行,就是魏阿婆在这个夏日里的日常,也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生动写照。

作为上海市首批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黄浦区的商业既有国际范又兼具烟火气。其中的烟火气,就是以15分钟步行距离为空间尺度,由社区商业承担周边居民生活基础配套的功能。2022年,黄浦区委、区政府提出,计划在全区打造10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并进一步提出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主要居住区“10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目标。

“从‘一刻钟’到‘10分钟’,这意味着黄浦区将有力促进城区服务业能级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为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在今年初召开的黄浦区政协三届二次会议上,施泳峰委员提出,城区土地资源稀缺,“10分钟社区生活圈”能极大助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实现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最佳路径。通过社区更新与街区治理的融合,此“圈”能为居家养老服务注入新的活力,为老年居民生活提供多样化服务。

“从‘一刻钟’到‘10分钟’,实际上也是倒逼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城区文化活动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陈靓委员在会上呼吁要办好居民家门口的剧场,邀请沪上非遗传承人为区内群众服务。

“10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要从群众要求入手,发现短板、适应趋势、引导需求;“10分钟社区生活圈”是目标,是抓手也是结果,建议划出若干可以建设的生活圈,建立“圈长制”……会上,委员们纷纷出谋划策。

与此同时,黄浦区各街道“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也为基层提供了更多智力支持。市政协委员顾伟华所在的半淞园路街道工作站,今年就将围绕和“10分钟社区生活圈”相关的城市更新、“一街一路”建设等议题开展协商。“我们可以依托集团,建立政协委员实践点,让政协委员有更多渠道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为打造‘10分钟生活圈’等工作贡献智慧力量。”顾伟华说。

厦门:服务“一老一小”,贴合居民所需

作为一个17.5%的居民都是60岁以上老人的社区,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金尚小区在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时,着重关注了老年居民的生活所需。

每天早上8点半,金尚法治文化广场上都有不少老人在打太极。“我把两岁半的孙子送到社区的托幼机构后就来了,我家到那里步行只要七八分钟,安心又省心。”居民陈美丽说,社区老年人多,大家都希望不出小区就能解决生活小事。现在小区附近除了有老年人需要的活动场所,还有配钥匙、换锁、修鞋、小电器维修等服务,生活很便利,经常是晚饭后散个步,顺便就把生活需求解决了。

近年来,厦门市积极探索“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厦门模式”,10多个部门合力,在关注“小修小补”便民服务的同时,积极建设社区托幼中心和老年照料中心,优先配齐连锁便利店、综合超市、菜市场、早餐店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餐饮、新式书店、休闲娱乐、体育健康等品质提升类业态。截至目前,厦门市已启动两批23个试点社区建设,共服务辖区居民约38万人,区域居民满意度达95%。共建成生活圈内商业网点8178个,带动就业人数约4.6万人。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关系着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由此也一直为政协委员所关注。2021年厦门市湖里区“两会”期间,区政协委员郭敏就曾提交《关于打造“15分钟近邻生活服务圈”的建议》的提案,建议政府引导、查缺补漏,支持完善必需的微利薄利型社区服务配套,鼓励大型社区之间开通“睦邻门”,打通社区内步行系统毛细路网,共享公共绿地、健身设施,增进相邻社区居民的交流往来。

两年来,随着厦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陆续展开,郭敏也保持着对这一民生问题的关注。她在持续跟踪走访中发现,“便民服务”可以提供较多的岗位,可由政府在社会层面引导年轻人围绕“便民服务”就业、创业,补齐民生服务短板提升服务质量,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同时,鉴于新、旧社区居住群体不同,对于服务的诉求也不尽相同,郭敏建议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倾听民声,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规划商业业态,提供更加贴合居民所需的服务供给,满足城市居民对幸福生活的更高需求。

济南:“商量”出来的社区新生活

走进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吉祥苑社区,就能发现这里汇聚了近40种业态,服务着辖区两万多常住居民,及时满足民生需求,让大家生活更加便利。“我在楼下就能洗车、理发、收发快递,周末傍晚和家人逛逛附近的历下文化广场,去社区的泉城书房喝杯咖啡看本书。”说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社区居民、“90后”小伙马迪感慨颇多。

近年来,随着济南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稳步推进和建设,这样便利宜居的生活场景已经在多个街道、社区实现。今年济南市“两会”期间,“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被确定为济南市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济南市政协也将其定为“商量”的主题,并将地点设在了吉祥苑小区。

“社区食堂有哪些便民措施?未来居家养老的人群将占到90%,咱们这里有哪些惠民政策?”程琳委员做足功课“有备而来”。“我们这8个社区7个有社区食堂,每个社区都有一个长者餐厅,而且还享有补贴。有些生活不能自理无法出门的老人,还能享受到‘餐所的养老外卖’便民服务。”甸柳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海霞回应道。

“不少有养老需求的人说,找个好的家政服务员很难,就来向我们求助……”历下区政协委员李春艳长期在基层工作,她表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亟须引进信誉好、社会满意度高的家政服务公司,以缓解群众的用工难题。

“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最终指向是‘圈’出社区群众的幸福感,其中有品质的文化圈是重要内容。”居民代表杨莹希望引进一些社会资源,策划文化活动继而营造生活圈的文化空间,让社区更好更快地“圈出幸福感”。

如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已经成为济南居民便利消费的大舞台、应急保供的主战场、企业连锁发展的新领域、群众休闲交往的新场景、“有事好商量”的新场所。据了解,到“十四五”末,济南市主城区将建成示范标准类生活圈150余处,基础保障类生活圈将普及全市各区县建成区。

贵州:补齐短板弱项,让社区更宜居

“我积累了100积分,可以兑换10元‘幸福币’,中午在食堂吃午餐又省了10块钱呢。”日前,贵州省黔南州政协常委会视察调研打造基层社会治理“15分钟生活圈”工作开展情况。在都匀市文峰街道幸福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5岁的张大爷乐呵呵地给大家介绍,只要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就可以通过积累积分兑换“幸福币”,拿着“幸福币”又可以在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来抵扣吃饭、理发和上门助洁、助行、助医等服务费用。

文峰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璇介绍,近年来,幸福社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差异化构建融合文化圈、康养生活圈、共治联盟圈、三管服务圈4个生活服务圈。2023年,重点打造5个星级示范社区,逐步补齐短板弱项,切实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在广惠街道平桥社区水榭花都小区,不少居民正在凉亭里乘凉聊天。“这里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车辆乱停、垃圾乱放、生活用水不正常、电梯常常出故障,导致几百户居民联名赶走物业公司。”广惠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春来介绍,平桥社区深入走访了解群众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针对社区停车位与非机动车充电设施不足、无障碍设施有所欠缺、公共活动场所匮乏、无老年服务站等问题,认真谋划补短提质项目,形成了《平桥社区“15分钟生活圈”项目清单表》。

今年4月,都匀市出台了《都匀市构建“15分钟生活圈”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全面启动42个社区构建“15分钟生活圈”工作。同时,也形成了幸福社区清单式推进养老,水榭花都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切入的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小区治理典型经验。

黔南州政协调研组认为,当前,全州县(市)城区已具备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基础和条件。建议加强对市民的宣传引导,培养一批热心市民,带动一批关心热爱社区公共事业的居民,引导更多的市民参与社区活动。同时,摸清底数,对社区常住人口及其对教育、医疗、养老、文体、购物等需求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建好家底资源、群众需求台账,根据需求、业态和标准分类入账,夯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管理、服务的基础。

2023-07-31 本报记者 顾意亮 照宁 雷蕾 黄静 奚冬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7357.html 1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幸福“近在咫尺” 47,35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