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推进能源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进程中,农村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当下,农村能源革命最大难点在哪?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表示,我国农村地区散烧煤问题极为严重,大部分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燃烧效率低、废气得不到有效处理,同时,我国有些地方的生物质原料以直接燃烧的低效利用方式处理,造成了资源浪费。此外,固体废弃物随意处置,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杜祥琬以华北为例表示,我国农村地区分布着大量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经济性好”是农村能源的另一大优势。“在农村,化石能源基础设施薄弱,且能源价格高,阻碍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反而是发展可再生能源,成本低且阻力小。”因此,他建议,要大力发展分布式与集中式结合的低碳能源网络。
面对农村如此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杜祥琬表示,自从2017年国家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工作以来,一些典型地区的经验受到广泛关注。
他举例道,河南省兰考县通过探索创新能源投资的模式,如今构建起了多能互补分布式的能源系统;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新马村通过在屋顶建起“发电厂”,农民不仅可以方便用电,而且还可以赚到真金白银;山西省芮城县通过探索“光储直柔”模式,每户每年发电2.2万千瓦时,户内可直流配电、自发自用,供交通和农具柔性充电,每户还可以外送1万千瓦时的剩余电量。
如何将上述试点经验推向全国?杜祥琬表示,一是要提升农村能源革命的战略地位,将农村能源发展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能源革命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框架内,把农村能源发展纳入各级部门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引导各级联动来全力改善农村能源发展的面貌。在此过程中,要优化考核管理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因地制宜推动电气化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散烧煤替代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等量化指标的广泛应用,实实在在地将其作为重要战略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二是要立足城乡融合发展视角,统筹考虑城市和农村能源共性特征,以实现资源均衡配置、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能源体系。
在加强农村能源革命宣传教育方面,杜祥琬表示,要宣传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提高百姓的节能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能源的建设和应用,加大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力度。
“农村能源革命建设任重道远。”杜祥琬强调,这就需要各方协同起来,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基于农村能源革命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范式和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