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亦称大科学装置,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多年来,我国积极布局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已建设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4个建成运行,部分装置迈入全球领先行列。目前,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和运行存在如下问题:出资来源单一,投入规模仍不足。各地存在同质化竞争,规划统筹需优化。部分设施开放共享度不足,产业用户参与少。为此,建议完善大科学装置建设与运行机制,提升产业支撑力,加强基础研究,助力创新驱动。具体建议:
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加大投资力度,形成多方参与投资及运行的模式。树立大科学装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在装置申报论证阶段明晰各方权责,充分考虑大科学装置全周期运行、升级改造所需资金。可借鉴同济大学国家汽车整车风洞中心的成功经验,积极吸引产业用户和社会资本出资参与设施建设。
加强对各地设施立项的统筹部署和科学布局。根据国际经验,大科学装置集群能驱动周边科创发展。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的协同作用,对各地上马大装置建设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形成集聚效应。
探索建立大科学装置针对产业研发的支撑机制。加大产业用户需求调研和宣传培训力度,开辟并做好产业用户的服务工作,开展面向产业应用的实验方法学研究,促进项目与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部分科学装置应突破其对外部用户的使用限制,加快研究合理的收费机制,促进产业与装置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