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夏周末

文化发展与民族精神

苏禾日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8月26日   第 07 版)

历史告诉我们,艺术的全面繁荣是国家通往文明之路的首要行动。但是,面对如此简单明确的事实,我们却把艺术的大门向广大民众关上了。这样一种唤起强烈愿望又使之落空的教育将会导致失败和不满,我们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我们还要尽最大努力利用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新人:他们热爱音乐,喜欢戏剧,醉心于造型和色彩的美。我们也能够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提供满足这些情感的方式。

——(英)怀特海

艺术教育是培养自由和创造精神的重要路径。我在《艺术教育成人之美》的主报告中曾经说过:“生命因艺术而润泽,精神因艺术而升华,生活因艺术而幸福,人生因艺术而完整。对个体而言,艺术教育是生命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路径。对学校而言,艺术教育是碎裂学科的黏合剂,是倦怠时刻的兴奋剂。对家庭而言,艺术教育是日常生活的诗意化,是道德教育的愉悦化。对社会而言,艺术教育能够弥合被不同标准切割的人群,提高全社会的内聚力和创新力。对民族而言,艺术教育是传续民族精神的瑰宝,是积淀民族文化的法宝。对人类而言,艺术教育能够帮助我们形成看待世界的第三只眼,交给我们开启世界的另外一把钥匙。”针对英国当时学校教育只是“致力于发展一种纯粹的智力”“把艺术的大门向广大民众关上了”等问题,怀特海明确指出,艺术的全面繁荣是国家通往文明之路的首要行动,对于艺术教育的忽视,一定会使学生的人生乃至国家的未来“蒙受若干损失”,一定会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枯燥无味、繁重不堪。所以,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出“热爱音乐、喜欢戏剧、醉心于造型和色彩的美”的新人,并且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把艺术的大门向民众敞开。

从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代这般壮丽的生活中,莎士比亚这个美丽的国家培养出来的英国人写下了很多戏剧,接着有了一个深切呼唤浪漫精神的跨越海洋的新世界。今天,我们面对的是集中在城市、成长于科学时代的人们。我一直担忧,如果我们不用新方法来迎接新时代,维持和提升我国人民精神生活的水准,那么迟早,那些落空的愿望会转化为狂野的爆发。

——(英)怀特海

怀特海忧心忡忡地告诫人们:民族的盛衰与这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德国诗人海涅也把莎士比亚誉为“精神上的太阳”。莎士比亚的诗歌与戏剧,无疑给英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助力其“有了一个深切呼唤浪漫精神的跨越海洋的新世界”。怀特海在这里引用了法利赛人的典故,西方文学也经常用来指那些伪君子。怀特海批评他们“沉溺于渺小的治国之术”,同样缺乏精神上的远见,结果也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总之,一个不重视文化与精神生活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正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罗列每个人应该掌握的各种学科是毫无价值的。学科太多了,所有的学科都有值得学习的若干理由。也许,这种知识的过剩状态对我们来说是幸运的,因为对许多重要原理的愉快的无知,使这个世界变得趣味无穷。我非常希望让你们铭记于心的是:虽然智力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但智力教育还有一个要素,模糊却伟大,而且更重要——古人称之为“智慧”。没有一些基础的知识,你不可能变得聪明;你轻而易举地获取了知识,但未必习得智慧。

——(英)怀特海

一般而言,智力与智慧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智力主要指人的认知能力,智力的高低往往用智商来表示;智慧则包括智商、情商等多方面的能力,有人认为它是由智力系统、知识系统、方法与技能系统、情意系统、观念与思想系统、审美与评价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体系所孕育出的能力。但是,怀特海并不是严谨的心理学家,在他那里,智力与智慧是相对于知识而言交替使用的概念,两者没有严格的区别。正如他所说:“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法。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时所需知识的选择,以及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直觉经验更有价值。”人的智力或智慧与知识有关,它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和驾驭知识所需要的,丰富的知识本身也是智力或智慧发展的前提。但是,智慧和智力又不等于知识。“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径”就是在知识面前享受绝对的自由,但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却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方面的训练。知识是智力和智慧形成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充分必然的条件。也就是说,没有知识,必然没有智力与智慧,但是有了知识也并非必然具有智力和智慧。教育的任务,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智力、培养智慧。

2023-08-26 苏禾日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8736.html 1 文化发展与民族精神 48,73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