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前瞻部署覆盖三个五年计划的十个民口重大专项,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正在充分发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重大原创成果引领力不足,跟随型、改善型的科研活动较多;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能够提供的高端技术资源不多、技术支撑能力不足;重大任务攻关在任务设定、资源配置、组织建设方面仍存在壁垒;缺乏具备国际视野、前瞻判断力、协同创新组织力的顶尖科学家、战略科学家和高水平技术人才。为此,建议:
一是不同类型的关键核心技术采用不同的攻关模式。
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适合采取“强核心+网络化”的协同方式。以现有军工优势单位为责任主体作为“强核心”,构建“强总体、强指挥”;主体单位按照竞争择优的方式自主遴选配套单位,吸纳国家实验室、高校和国家科研机构优势力量参与,形成“网络化”协作。
以产业化为目标、直接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构建“龙头企业主导+中小微企业配套”的产业生态。以龙头企业或创新联合体为责任主体,打造产业发展“火车头”,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实现上下游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贯通。
以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未来和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的关键核心技术,适合“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为中心+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高度协同。以产业化、市场化为目标,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关键技术突破为核心,组织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研究,缩短成果转化周期,以超大规模市场前景,确保跨越“技术试错”和“商业试错”两大鸿沟。
二是加大力度引进培育战略科学家和青年科技人才。落实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员工资总额单列和子女入学等相关保障待遇。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依托,吸引世界一流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