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学术家园

“十月”:绘就更多文学风景

本报记者 谢颖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11日   第 09 版)

1978年,在北京市崇文区东兴隆街一栋旧式木楼里,一本名为《十月》的大型文学期刊悄然面世并迅速攀上了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制高点……

早在创刊之初,《十月》就打破了以往文学期刊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的办刊思路,以刊发中篇小说为主,兼顾其他形式和体裁的作品。到1981年,《十月》杂志每期发行量已达60万份。如今,这本引领了1979年、1980年国内大型文学期刊创刊潮流的杂志,已经45岁了。

近日,作为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的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开幕式暨《十月》杂志创刊45周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建社40周年论坛在北京文联老舍剧场举办。众多作家、评论家及读者代表一同追忆过去,见证当下,畅想未来。

评论家白烨认为,在新时期率先创刊的《十月》发表的作品引风气之先、立时代潮头,不仅仅是一个刊物的名称,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十月》杂志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为推动文学的创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反映了我们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精神状态的变化,是国家的文学重镇。

发掘培养青年作家是《十月》杂志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历来的传统,无数青年才俊通过“十月”的平台走向专业作家之路,其中不少人如今已经成长为文坛的中坚力量。作家徐则臣与《十月》同龄,他坦言自己是看《十月》杂志长大的,自己最重要的作品也均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编辑们紧跟当下的中国文学创作,同时兼顾国际视野,面向世界,所反映出的也是中国最高最好的文学成果。作家乔叶则将自己与“十月”的关系形容为“我爱‘十月’,‘十月’也很爱我”。回忆起自己的文学之路,她总结无论是《十月》杂志还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们,都具有一种视野宽、审美高、标准严、建议准的风格,正是这种风格团结了一批又一批作者。

作家刘亮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虚土》与最新一部长篇小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本巴》都是在《十月》杂志上发表的,前后隔了大概20年的时间。他认为,这两部小说的主题都在写梦,都在写未醒的童年之梦。其中一个细节写到一只醒来的左手,这只手可以把梦中的东西拿到梦外,也可以把梦外的东西拿到梦内。在他看来,文学可能就是这只醒来的左手,可以在梦与醒之间来回穿梭,让这个世界变得如梦如幻。

作家和出版机构同行共进、一起成长。作品的荣耀属于作家,同样属于出版机构。大家期盼,在未来的日子里,“十月”更加枝繁叶茂,和作家们一起绘就更多的文学风景。

2023-09-11 本报记者 谢颖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9506.html 1 “十月”:绘就更多文学风景 49,50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