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教研员的专业素养提升需要系统的培训支持

本报见习记者 朱英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27日   第 11 版)

10万比1000万比数亿——这个比例是在全国政协9月22日召开的“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深圳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叶文梓眼中教研员的特殊意义。

“培训10万教研员,将引领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进而惠及2亿多中小学生,这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均衡发展的中国行动。”叶文梓的话语掷地有声。

座谈会现场,罗滨——一位曾在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担任过教研员职务的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真实的实践经历验证着叶文梓委员所呼吁比例的真实性。“作为教研员,我们每周都会对自己负责学科的全区教师们进行教学指导,不同学科规模在200人至400人不等。”

面对教研员这一职业的影响力定位,如何培训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叶文梓特别关注的主题,“教研培训是推动教研员从非专业化状态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现实调研数据面前,叶文梓感到担忧,会上他选择“四无”来形容教研员的培训状态:无专业化标准、无常态化制度、无经费保障、无高水平的培训基地和培训者。

“建立专业化培训体系是当前教研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这个问题是一直以来我们都十分关注的。”罗滨表示,因为教研员自身并不身在教学一线,然而却要担负起指导广大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这份角色压力会倒逼教研员队伍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用专业实力,让名校教师、农村教师都能信服我们。”

然而,众所周知,北京海淀区一直是全国教育发展的“高地”。

问题是,就全国而言,如何让教研员保持一定的专业化素养,以能够切实实现对一线教师的引领?

基于实践摸索,叶文梓的答案是开展系统而专业化的培训。“要加快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员分层分级培训体系。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面向全国组织实施重大培训项目,建设基础教育教研培训基地,指导各地教研员培训工作。省级教研机构统筹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员培训工作,市、县、校要坚持重心下移,加强教研员在教研工作过程中的岗位研修。特别要强调的是,省、市、县三级教研机构应当建设附属学校,让教研员在真实办学情境中接受真实培训。”叶文梓建议。

“还要加快教研员专业标准、教研员培训经费标准、教研员培训课程标准三类标准建设;加快部属师范大学的教研员综合培训基地、不同地区区域教研实践培训基地、不同省份学科教学高水平中小学中教研员学科培训基地三类教研培训基地建设。实施专业化研修三年行动计划、创新教研员研修方式……”

在叶文梓看来,提升教研员的专业素养不是一道选答题,而是一道必答题。要答好、答全面,更要答出深度。

在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也曾提到叶文梓长期关注的问题。该文件第四部分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指出,加强教研员培训,将其纳入教师“国培计划”,教育部每年组织骨干教研员国家级示范培训;省、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教研员全员培训制度,每位教研员每年接受不少于72课时培训。

实施情况如何?座谈会现场,相关部门回应,当前确实存在没有专门设计相关的专业标准和培训标准、培训渠道的问题。并表示下一步将再进一步精准细化,可以摸索尝试在师范大学建立教研员的研修基地和专门培训基地。

2023-09-27 本报见习记者 朱英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421.html 1 教研员的专业素养提升需要系统的培训支持 50,42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