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在亚运“绣”出杭州之美

本报记者 徐金玉 鲍蔓华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13日   第 10 版)

现场体验盘金绣

这是一幅绣制的风景:花枝从一角伸展开来,青墨色的叶片摇曳生姿,金色的桂花点缀其中,“几度秋意浓,最是桂花香”的杭州诗意一涌而出……

这又是一件“同爱同在”的合力之作:轮廓处勾勒着盘金绣技艺传承者的巧思,细密处的一针一线又是世界各地友人的手笔……

端详着眼前的作品,传统服饰文化技艺匠人王卫的思绪飘回到杭州亚运会的现场。两个月前,在接到亚运会展示宋韵服饰文化的邀请后,他和杭州南宫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同事们,一同为这场盛会潜心设计和创作。

“我用刺绣的方式,先把这幅图形的轮廓绣好,又特意留有可以发挥的空间。就像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有留白一样,期待着在亚运会上结识的海内外新友能一同去完成它。”王卫笑着说。

果然,刺绣的美迎来了一拨又一拨欣赏他的人——外籍记者、志愿者、汉服爱好者等。他们纷纷拿起绣针,在王卫的教授下,有模有样地穿针引线,感受这项非遗技艺的奥妙之处。

“现在,这个作品还尚未完成,树干的部分刺绣正等待着杭州亚残运会的朋友们。”王卫介绍,此次在文化展厅内,他们还带来了17套颇有杭州风情的《白蛇传》主题服饰。“我们准备了白娘子、许仙、小青三个角色的服饰,并将西湖的景色融入其中,如平湖秋月、西湖断桥等,希望这项非遗技艺能够融入杭州元素,见证亚运会这一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时刻。”

令王卫倍感惊喜的是,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海内外嘉宾对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青睐有加,甚至在开幕式第二天就接到了一位外国友人的订单。

“这位英国记者在看到刺绣以后,立刻向我们询问,能否将这种传统技艺与西服作结合。我回答:当然没问题!”王卫说。从对他量体试衣到完成制作,他们仅用了4天时间。当交付成衣时,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胸有成竹”的作品:西方的立体裁剪,加之中国的传统刺绣青竹,令他看上去更加神采奕奕,果真“胸有成竹”。

“他对这件衣服的款式和寓意都相当满意,一再和我们说,会在各个重大场合穿这件衣服。”王卫笑着说,“这也实现了我们的初衷,在亚运盛会现场,通过这种展示、交流,让国际友人看到传统文化技艺与当代的结合,展现新时代中国传统服饰的风采!”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服装是穿在身上的文化。”杭州市滨江区政协委员、杭州南宫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月红说,“亚运期间,我们在主媒体中心城市文化展厅展出了古董戏曲服饰、古董戏帽、民国复刻服装、盘金绣小龙袍等,主要是想通过‘宋韵服饰’这扇窗口,让世界领略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无尽魅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余月红更加感慨肩上的责任。“当每一次的服饰,符合交流活动的主题,展示千年宋韵的独特审美,传递美好生活的状态,我想这也是以文化为碰撞宣扬杭州之美的最大亮点,也就是每一次会场有那么多围观品鉴嘉宾的最大吸引力。我相信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余月红说。

2023-10-13 本报记者 徐金玉 鲍蔓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881.html 1 在亚运“绣”出杭州之美 50,88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