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7年,第一批由水路运往欧洲的茶叶从澳门起航,从此开启了中国茶叶销往西方的旅程。
400多年后的今天,澳门再度聚焦茶界人士的目光:近日,2023第二届宝船国际茶文化节(以下简称“宝船节”)在这里举办,来自海内外的200余位茶专家、茶企和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东方好茶的出海之路。
为出海架起新桥梁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而茶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逐渐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秘书长、第二届宝船节执行委员会轮值主席魏有开宗明义。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化背景下,宝船节应运而生。
“宝船二字,源于郑和下西洋的海船,也寓意着‘运宝之船’。2020年,我们在迪拜世博会举办了首届宝船节,在海外扬帆的它道出了我们举办该活动的初衷——为茶产业的高质量出海架起新桥梁。”魏有说,而因新冠疫情影响而姗姗来迟的第二届宝船节,秉持着同样的理念,旨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东方好茶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友谊使者,走进海内外千家万户。
令魏有颇感惊喜的是,活动现场人气非常高!“这是我在疫情后第一次出境参加茶叶相关活动。”魏有说,“宝船节在第二十八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现场同步举办,现场参观的消费者非常多元,既有澳门本地的居民,也有葡语国家的客商,还有广东乃至全国各地的茶友。我们除了主办茶文化节主题活动外,也设置了展区和品饮区,吸引了不少游客纷至沓来,能够感受到大家对于中国茶的好奇和向往。”
在澳门再续“前缘”
选在澳门举办此次盛会,源自茶与澳门道不尽的缘分。
“茶与澳门的关系密不可分。”魏有介绍,澳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茶叶由海上传入欧洲的第一个出口港,换言之,澳门是近代中国茶文化推广至西方的最早门户。
到了17世纪初期,澳门已成为中国向西方出口茶叶最重要的转口港,茶叶转口贸易地位显赫,在中国茶叶传播及贸易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今,澳门作为中国连接葡语国家和全球的独特纽带,更能为中国茶产业的海外发展、转型升级和创新突破提供机遇。借助澳门‘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可以让东方好茶从澳门出发,打造承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名片’。”魏有说。
在现场,他与不少来自葡语国家的品饮者以茶会友,发现中国茶在葡语国家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他们平时也有饮茶习惯,但较少有机会接触到中国茶,对中国茶文化也了解甚少,这恰恰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需求和可供未来合作的机会。产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等可以聚焦这些市场不断发力,有力推动中国茶叶走出去。”魏有说。
从自身解痛点难点
近些年,中国茶叶出口稳步增长,但增长相对缓慢,茶产业出海和国际化之路依旧任重道远,这一话题也成为与会嘉宾深入探讨的焦点。
“东方好茶如何成功出海、重现往日辉煌是个综合性的问题。”在魏有看来,这交织着多方面的现状:如茶文化的传播不足、对国际茶叶进出口政策解读不深入、国际各国检测标准不清晰、国际茶品牌打造无途径等。
“过去三年,肯尼亚、斯里兰卡、越南等产茶国在世界各地不断举办系列推广活动,于中国而言,我们也要及时跟上脚步。在国内消费增长乏力、产量又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中国茶急需走出去做推广和营销,通过茶文化搭建茶营销平台,拓展和寻找国际市场。”魏有说,但走出去也要做好各种准备,而不是盲目地走,走马观花地参加展会、做简要推广,意义并不大。
“我们要明晰走出去的目标和方向。明年,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将在东亚、西非、中亚和东南亚有针对性地举办4-5场中国茶推介会,带领中国茶企去开拓市场,推广中国茶叶,扩大中国茶叶的影响力。”魏有说。
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品牌建设专委会主任胡晓云看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中国茶已缩短了与世界各国消费者的物理距离。但是,中国茶再出海的文化障碍依然存在。
“这些文化障碍包括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和误解。中国茶需要拥有穿越国家地理文化边界的能力,去消除文化障碍、心理障碍。”胡晓云说,17-20世纪,在与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中,中国茶从被高度赞许、成为禁酒运动的强大替代品,理解为“节制、顾家、理性、文明”的象征物,到逐渐被边缘化,中间存在着众多认知误区。“如对中国茶的制作过程、制作工艺等的不了解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中国茶的品牌传播去化解,实现中国元素的世界表达。”
与此同时,另一个现象也值得关注:20世纪以来,中国茶多数只是以原料出口,成为国际标准化茶品牌、茶产品的原料。如何凸显个性,提供差异消费,真正满足全球消费者的有差异的需求,也要成为茶界人士思考的问题。
胡晓云认为,具有中国特色是品牌价值升维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要创造融合世界通用表达的符号形象,生产满足各国消费口味的高品质产品,提供符合国际标准化的服务体验,创新具有东方祥和氛围的消费场景等。“特别需要重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融合,以及品牌化、数字化、组织化互动创新,由此实现中国茶的再出海。”胡晓云说,“我希望,未来我们能够链接中国茶的东方精神与全球消费者的精神世界,实现‘东方好茶 世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