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世上没有红茶树,但有红叶茶

周重林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27日   第 11 版)

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为什么茶叶里会有红叶红梗的现象?”

常见的答案,或是摊凉不及时,成堆的鲜叶堆放在一起,焐热了;或是,杀青不足、揉捻不足都会造成茶梗茶叶变红……

这些工艺上的不足,让红梗红叶成为某些茶客口诛笔伐的对象,仿佛只要在茶碗中出现红梗,就一定喝不成似的。

凡事总有一个例外。令绝大部分人震惊的是,这个世上真的存在红叶红梗的茶。世上没有工艺意义上的红茶树与绿茶树,这没错,但绿茵茵的茶树上长出了红叶红梗,却是一个美好的事实。

在云南茶区景谷,有一处秘境钉耙山,生长着数量众多的红叶红梗茶,春风浩荡之际,红梗红芽从枯枝败叶中齐刷刷钻出来,点燃山之色彩。据钉耙山研究者老毛统计,整个钉耙山,有三分之一的老茶树都会发出红梗红叶。红梗红叶普遍存在于困鹿山这一带山脉,黄草坝、顺南、光山等地都有,几年前,红叶红梗还是黄草坝茶一个显著的特征。但老毛调查后发现,无论是数量与占比,都没办法与钉耙山相比。

老毛带到笔者办公室的红梗红叶茶,经常是笔者用来考老茶客的秘密武器,他们都赞茶气足、汤感满、润度高,喝得出那种高山大叶的纯净与丝滑,但一看叶底,都懵了:“做废掉的茶还可以这么好喝。”

于是笔者给他们看干茶、上照片,大家又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普洱一带的红梗茶,早在80多年前就出现在农学家的视野里。在1940年出版的《中国热带作物第一编》里,黄晃介绍了在墨江附近一个茶厂的发现,这里的茶种类分为绿梗茶与红梗茶两种。

“红梗茶为数约占全数百分之三十,树高一公尺半左右,枝叶稀疏,茎成红色……绿梗茶高约二公尺二十分,枝叶亦稀少,叶被虫病,几大半蜷缩,尤以红梗茶之寄生植物缠绕满树,远望不见茶叶,而全场面积,约计有三百余亩,位于倾斜七八度之山坡上。”

黄晃还注意到,这里的土质为砂黏质,土层深厚而肥沃,但是因为管理的缺失,导致野草丛生,需要拔草才可以进入。这些茶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栽种,初期有万余株。且他在宁洱又有新发现,这里种的主要是易武种与景谷种。

长期研究云南茶育种的专家肖时英说,云南茶树遗传资源丰富,单就颜色来说,就有丰富的遗传表现类型。茶叶有墨绿色、绿色、黄白色,紫红色、红色等。像景谷地区的秧塔大白茶,叶色黄中带白,芽叶茸毛特别多,是云南茶农选育的结果。同样,今天我们在景谷景东一带能够看到一定数量的红叶茶,也是当地茶农选育的结果。景东景谷这一代,是唐代樊绰的《蛮书》记录云南茶的地方:“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茶行业存在一个假说,就是景东景谷这一线,是云南茶树第一个核心栽培区。在这个区域,植物学上的野生茶与栽培茶都有,民间分类的大叶茶、细小叶茶种也集中在这一带,颜色上绿白红都占全,茶园养护中藤条(柳条)也随处可见。饮茶方式上,至今还保留着唐代的饮茶习俗。成品塑形上,景谷贡献了沱茶的早期样子,还有把把茶(龙须茶、鞭子茶),云南上哪里再去找茶味如此饱满的地方?

最近些年,景谷大白茶,受益于白茶市场的兴起,已经传承保护得很好。可是红叶红梗茶,还在背负着“坏工艺”的恶名,对此钉耙山老毛有个想法,他想以钉耙山为根据地,传承与保护红梗红叶茶。

为什么不呢?

一位资深茶客在品鉴老毛的红梗茶后,发了一段评价给我,班章之后再无刚猛霸烈,钉耙之后再无香甜柔润。是的,钉耙山的红梗茶,把普洱茶自然的香、甜、润、滑、柔、甘,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系茶文化学者,著有《茶叶战争》)

2023-10-27 周重林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1622.html 1 世上没有红茶树,但有红叶茶 51,62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