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烟台工作多年,我的生活与海为伴,我的研究领域与海参密不可分。因此,当我收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馔千年》节目的邀请,让我参与创作关于海参的古籍美馔的时候,我心头激起涟漪。
《一馔千年》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点打造的大型饮食文化探索类综艺节目,聚焦古籍中记载的美食,通过寻觅民间名厨了解做法,采撷和探索当地特色农副产品,以古法探索古馔,并推出改良创新菜品。
此次,节目组走进烟台,自然离不了海,离不了海产品。而海参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最能体现烟台饮食文化、展现鲁菜风采的一种食材。所以,这期节目选择海参为品馔的“主角”,能让更多人了解海参入菜的典故,也能让大家充分感受到我国饮食文化的悠久历史。
节目中,我和其他嘉宾共同品尝到两道特色菜——“浪淘沙”与“石榴海参”,这是古籍记载中两道有代表性的海参菜。其中,第一道“浪淘沙”,做法是将海参与鱼虾融合一起,从外观看,海参屹立于“白沙”,也就是鱼肉、虾肉之上,在形态上暗合了海参祖先起源于泥盆纪的历史。口感鲜香绵韧,在食材风味上巧妙寓合了浪淘沙的文化内涵。可以说,这道菜将美馔赋予了词牌名,回味悠长。
第二道“石榴海参”,取600年石榴树上应季的石榴与海参相融生辉,妙趣横生。我曾与节目组讨论过这道菜的烹饪方法,结合《红楼梦》中“胭脂鹅脯”菜肴,推敲出烹制思路,石榴胭脂在这道菜中不仅点睛,而且色彩搭配别有意境。
品尝美食,其实品的是历史与文化。
作为一种兼具美味与营养的食材,历史上的海参菜不仅在宫廷中大受欢迎,在众多官员、文人、富商及平民中也广为流传,不乏经典菜式。
明代御膳菜中的“三事”,将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共烩,受到了明熹宗的青睐,“三事”也是福建名菜“佛跳墙”的前身。
孔府菜中的“竹影海参”,以海参、鸡肉为主料,再添入“三套汤”,碗中黑白相映,犹如一幅水墨写意图,别有一番文人雅致。
另外,随园菜中的“菇耳烧刺参”、谭家菜中的“扒大乌参”都是名震一时的海参名菜。
如今,时空流转,海参这道美味佳肴依然出现在现代人的餐桌,并演绎出更多新的做法。透过这次对海参的品馔之旅,我想,美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往往能反映出当地人民的理念、思想、品质。比如,中国人讲吃,不但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滋、养、补”的特点,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
水产品是“大食物观”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多年致力于海洋牧场的建设。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海洋产业,海洋牧场具有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渔业持续产出的功能。通过建立人工渔礁、人工海藻场等设施,有针对性地投放海洋物种,可以有效提升海洋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海洋生物资源。
近年来,黄渤海海洋牧场大力发展养殖业,逐步成为百姓餐桌上优质食材的发源地,不仅满足“量”的需求,也实现了“质”的升级。登上海洋牧场平台,放眼望去,巨大的“牧场”有机嵌入辽阔的“海洋”。滩净岸美,水清见底,藻草葱郁,噀壮鱼肥。
节目中,我们对话海洋、近距离感受海洋生态、探讨海参产业走向百姓餐桌的未来,节目的设计与呈现无不体现出对树立“大食物观”的思考与践行。
通过参加这次节目的录制,我想,当观众沉浸于美食、文化、美景的时候,也会在心中种下一颗海洋生态的种子。随着海参产业的发展、海洋生态的变迁,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海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守护好中国文化中的那一馔千年滋味。
(作者系十二届、十三届青岛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