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临平山上茶

张治毅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01日   第 11 版)

临平是杭州最年轻的城区,2021年从原来的余杭区分设出来,位于杭州东面。临平区以山为名,海拔217.8米、面积约3.25平方公里的临平山,是杭城东去最后一座山,再前行就是平畴千里的杭嘉平原。元代诗人吴景奎“舟过临平后,青山一点无,大江吞两浙,平野入三吴”的诗句颇为写实。

山不在高,有茶则灵。临平山小,黄泥烂石,乔灌丛生,是周边最适合种茶的山坡地,因此产茶历史悠久。

唐代大诗人顾况出生在嘉兴,他与隐居临平山的邱丹是挚友,二人常煮茶品茗,吟诗唱和。顾况写的《焙茶坞》一诗,生动展示了唐代临平山茶叶生产场景:“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又是一年春茶季,茶农们整理起家传的制茶工具,烧火的木柴去年就已经准备好了。从那时算起,临平山植茶、制茶的历史至少已有千年。

顾况是湖州女婿,他与皎然、陆羽同为茶道中人,交往甚密。顾况曾写过一篇有名的《茶赋》:称赞茶“上达于天子、下被于幽人”,正是今天人们对茶“雅俗共赏”的公认。现在临平山西北坡,设有“邱山问茶”的小景。东麓上山的路旁,人们还为顾况立了一尊青铜铸像:翠竹松柏掩映之中,牵驴而行的顾况憩于路旁,仿佛又在构思他的茶诗。

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常来临平。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八月十二日,苏东坡与诗僧道潜一起,到临平山下的安隐寺,见寺内的安平泉水清冽,用杓舀水来喝,惊叹道:“这么甜的水,莫非是当年陆羽留下来的?”于是煮水品茶,兴起题诗,写下《题安平泉》:“闻说山根别有源,拨云寻径兴飘然。凿开海眼知何代,种出菱花不计年。烹茗僧夸瓯泛雪,炼丹人化骨成仙。当年陆羽空收拾,遗却安平一片泉。”

临平也是清代大学问家俞樾的第二故乡,在临平山南麓,古时曾有夕照庵,庵旁有“一担泉”,泉眼虽小,千夫汲之不竭。俞樾常与友人去夕照庵取“一担泉”水泡茶。他在《临平杂诗》中有云:“算有青山总似前,景星观尚傍山边。更来夕照庵中坐,细品山中一担泉。”

苏轼称赞的“一片泉”和俞樾喜欢的“一担泉”,都是临平山涵养而出的泡茶好水,也是今天回溯临平茶文化的标志节点。

新中国成立后,临平山曾被用来开发石矿,山体小部分遭到破坏。20世纪80年代,石矿被关停复绿,人们在缓坡地带迁坟平地,清除乱石,开荒种茶,建立星火茶场。采用手工和机炒相结合的方法,加工旗枪茶、炒青茶,销往上海奉贤、南汇等地。后来还根据上海人的口味偏好,以临平山茶叶为基础,加工制作茉莉花茶。茶叶经济取代石头经济,成了临平山周边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收入来源。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今天的临平山已经成为一座城中山,山上新建的东来阁,取代了当年苏东坡诗中记录的古塔,承担起“迎客西来送客行”的任务。遍山花木,曲径通幽,茶室、茶史小景点缀其间,精致整洁,是居民休闲锻炼的山地公园。公园里自然不会再有大片的茶园,但临平人爱茶喝茶的习俗依然,区里成立了茶文化研究会,街道两旁时见茶饮招牌,临平山绵延的茶叶历史,升腾在游人的茶碗里,谈论在茶客们的话题中。

(作者系杭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2023-12-01 张治毅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3653.html 1 临平山上茶 53,65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