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素质教育已渐行渐近

本报记者 朱英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06日   第 09 版)

十八大以来,在挑战重重中,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系统性的重塑,面向全体学生的“五育并举”正在落实,素质教育正在实现。本期,让我们走进中国教育学会的学术年会现场,感悟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挑战。——编者

▶▶▶可喜的变革正在发生

“这个谢家湾学校的改革真的很大胆,它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培养出的孩子内有高素质、外有高自信,真好。”听到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刘希娅对学校二十几年的变革情况介绍后,几位线上参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激动地通过手机给记者留言。

这是一个怎样的学校?又经历了怎样的变革?刘希娅选择用学校里一位学生的成长经历作为系列回答的开场白。“10年前,有一位小男孩和他的妈妈围绕要不要学奥数、要不要上补习班的问题持续抗争了好几年。在他崩溃前,妈妈终于妥协,允许他参加学校200个社团之一的棒球社团。后来在社团中他参与了地区和全国的竞赛,被发现是极具潜力的球员。毕业时,他为自己签约,决定了自己终身的棒球发展方向。今年这个孩子告诉我,他已经成为重庆市首个国家级棒球运动员。”

同时,让刘希娅感到自豪的是,除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谢家湾学校围绕着素质教育另一重要内涵“面向全体学生”,也有着一桩桩生动的案例。“在谢家湾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孩子。例如,这个孩子下肢瘫痪,在北京治疗了6年。都没有办法恢复。当时,她的性格、脾气、自信心都非常糟糕。谢家湾学校的六年帮助让她找到了自信。她一直说谢谢家人把我送到谢家湾学校。现在她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说自己的未来不用他人担心,自己很有信心。”

在讲述这些故事时,刘希娅的眼里一直闪着光。也许,曾经的她和同事们也是带着这样的光,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路,给予孩子们扬长避短、发展个性的信心与勇气。

▶▶▶变革的背后

“当时在座有很多校长也在研究改革,但是我发现有时候要让每个人都认同真挺难的,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这时候我就会讲一句名言来鼓励我们的老师:每当通向未来十字路口时,进步的观念都遭受固守成规人的反对。”在杭州市钱学森学校书记、校长,时代小学校长唐彩斌看来,每一场变革都有必须要直面的反对声音。

如今,杭州市钱学森学校,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探索颇具成效。历年来唐彩斌所在的学校围绕“叶子”这一大自然随处可见的事物,开展了各式各样多彩的校园活动。“有些事物的趣味和价值,我们成人可能都没有发现,可是一旦把问题交给学生,他们的想象力可丰富了。孩子们热情地研究叶子能加工成什么样的服装或做成什么样的标本,探究叶的周长和叶的质量,还有的孩子会好奇叶能加工成何种美食……”

“即使这种探索无法直接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但它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发展学生的学习品质,这同样是极具价值的。”唐彩斌表示,要想做真正的素质教育,首先需要教育者具有勇敢的态度,敢于跨出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要围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教育主题,尝试自主设计课程、活动,带领孩子们回归生活。

“我们要大胆地把学生从课堂里解放出来,让学生多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多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间。只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他们从来都不会让我们失望。”唐彩斌的话铿锵有力。

勇敢探索、信任学生、与时俱进是多位参与素质教育变革,成功践行先进教育理念校长们反复提及的词汇。天津市第十九中学同样也是这些词语的生动践行者。天津市第十九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卢冬梅借助幻灯片向参会者们生动展示了学校是如何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校园布局、教育教学、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升级改造工作的。

原来,这所学校正开展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数字化校园转型的变革。在聆听她分享的过程中,听众们禁不住感叹何为“形式有变,初心不改”。因为,这所学校之所以能在素质教育改革浪潮中脱颖而出,其深层原因同样在于,他们正不懈地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及个性发展开展探索。“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在开放型的人工智能已经扑面而来的未来,有更好的状态去应对未知的生活和挑战。”卢冬梅说。

▶▶▶各种挑战仍需直面

参会者们一边和记者表达着对实施素质教育优秀样本的赞叹,另一方面也在内心深处开始激励自己再做一些新尝试。“看到他们的教学案例,我想真的要反思一下自己日常的教学活动。我们的很多工作仍然中规中矩,创新性不足。”

如何变革?又如何创新?在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中,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些共性,那就是关注孩子,真正做到以学促教,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贲友林,1990年从中师毕业后,便深耕数学教学一线,从农村小学走到城镇小学再走到城市小学。贲友林特别分享了自己对一堂课的反思,“2001年经过层层选拔,我参加全国赛课获得一等奖,那算得上是我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不过几年后,当我再回看那节课时,我发现那节课更多是为教师设计的课程。”在贲友林看来,当前很多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有待改变,而最核心的在于教师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学习者。“课堂是一群人在一起的学习,会展示交流不同的、多样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去比照,想一想哪儿与自己想法相同哪儿又不同,要根据学的路子来想想教的路子。引领全班同学自己学、小组学、全班学的同时,教师也要把自己变成学生去学习。”

“我们要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为我们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领跑者。”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宝山区问题化学习研究所的学术领衔人王天蓉表示,过去20年,团队一直持续探索,从带领学生提问到引领学生系统建构问题、聚焦核心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自我规划设计,最终形成一个问题化学习的闭环。围绕这些工作,王天蓉直言,“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

▶▶▶履行素质教育的时代使命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在建设教育强国上仍存在不少差距、短板和弱项,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依然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犹在耳畔。

展现并实现着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素质教育重任在肩。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表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五育”短板补全面,真正做到全面育人。

“现在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小眼镜、小胖墩、抑郁风险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进一步强化体、美、劳教育,保证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校长教师们要破除主科、副科区分开来的陋习,主动杜绝‘阴阳课表’。”

在田祖荫看来,“五育并举”不应是口号,而应是行动,是习惯,是基础教育今后的常态。“我最近关注到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基础教育的基础,绝不只是知识的记忆,不是解题技巧,不是考试的分数,竞赛的奖牌,而是在充满自由、尊重宽容的环境中,孩子所保持发展的个性、天性、好奇心、探求欲,以及独立的思考力、自主的研究力和蓬勃的创造力,当然还有玩的智慧、爱的品质、契约精神和强健的体魄。”田祖荫说。

2023-12-06 本报记者 朱英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3870.html 1 素质教育已渐行渐近 53,87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