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做好“水”“山”“绿”文章

——天津市政协农业界别委员深入调研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建言

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29日   第 10 版)

天津的乡村旅游正在实现由微到众、由散到聚、由自发到设计、由单一到多样的转变。日前,天津市政协农业界别委员围绕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专题开展深入调研,进一步建言献策。

在调研中委员们了解到,目前天津有乡村旅游经营主体4400余家,3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3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个乡村旅游重点镇、28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已形成郭家沟等20多个旅游村庄品牌和水高庄园等20多个休闲农业园区品牌。今年1—9月份,天津全市乡村旅游接待2118万人次,综合收入48亿元。

“资源禀赋有待深挖、特色亮点项目有待提升、发展瓶颈有待突破。”委员们认为,乡村旅游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加快补上的短板。如乡村特有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周末经济、后备箱经济等项目数量较少,闲置农房、厂房等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旅游要素开发不足、产业链较短,场景设计营造有待升级,软硬件设施品质、管理服务等方面还有差距。

要做好“水”“山”“绿”文章,在委员们看来,建设美丽乡村十分重要,可重点打造特色小镇,依托郭家沟等一批乡村旅游先行区域,积极开发吃住行游购娱全系列产品,打造健康养生、户外运动等各类休闲旅游村,形成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议兴办新农家,出台乡村旅游住宿地方标准,引入高端民宿品牌,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民宿,例如打造静海台头等“运河人家”、蓟州穿芳峪等“山里人家”、滨海古林街等“绿屏美舍”主题休闲片区。

委员们深入园区,走乡村旅游线路,与经营者、旅游者、管理者协商座谈。

“要发挥天津优势,升级特色园,以设施农业园、生态种养园等现代都市型农业载体为核心,打造高品质设施农业休闲园区、现代化休闲渔业园区、专业化休闲牧业园区;推出精品线路,如依托盘山等知名景区优势,融合生态、文化等内容,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探索京津冀协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跨省市乡村旅游特色发展带。”在市政协委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林兆辉看来,要培育新经济,引育高端商务经济,如推进研学教育经济,开发露营经济,发展庭院经济,做强周末经济。

委员们调研了解到,丰富后备箱是不少成功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新经济增长点。大家建议,深入挖掘乡村绿色农产品资源,融入津味文化,打造“津味乡村”伴手礼,丰富游客“后备箱”。各个农区要积极推动“津农精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建设乡村旅游后备箱基地,探索发展后备箱集市。

委员们还建议做好传承乡村地域特色文化工作,紧扣农耕、民俗体验,举办各具特色的乡村赛事活动。举办农民丰收节、盘山开山节等特色活动,挖掘民俗、文化等资源,健全“线上+线下”组合推介营销体系,扩大天津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以实物+虚拟的方式展现乡村文化,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特色产品宣传。

“要注重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和金融机构等资金,融入文化、康养等新要素,提升乡村旅游设施的人性化、便利化水平,营造全域乡村旅游大环境。”委员们建议,有关部门要做好建立协调推进机制,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强化要素集成,加强资金、用地、人才等保障;强化招商引资,做好项目策划、包装、运营;加强行业管理,围绕民宿、旅游村、休闲园等完善标准体系等四个保障。

2023-12-29 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天津市政协农业界别委员深入调研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建言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5034.html 1 做好“水”“山”“绿”文章 55,03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