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如何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的信号?如何纲举目张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对此,多位相关领域的政协委员进行了解读。
2024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把握全局的高度上,定调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会计审计专家张连起表示,“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力提效”的基础上,体现出政策的连续性,意味着财政政策会根据经济恢复情况,适时、适度加大政策力度,巩固经济回稳向好基础。
在张连起看来,强调适度,主要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随着经济恢复,财政增收有了基础,也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另一方面,2023年底中央财政增发国债1万亿元转移支付给地方使用,考虑到债券发行、资金拨付、项目端申报等均需要时间,实际投资支出将在2024年。
“提质增效则是从优化结构和加强管理着眼,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这是财政政策的长期目标,旨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张连起表示。
“‘精准有效’的提法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出现,但‘精准’之前有过类似表述,而‘有效’则是近期提出,表明后续将更加关注政策实施效果,提升政策合力疏通传导效率。”张连起进一步表示,在“精准”前提下,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平衡好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结构优化问题,包括PSL(抵押补充贷款)在内的结构性工具有望发挥更大作用,着力加强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和“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领域的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变,助力房地产业新模式构建,并积极配合房地产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化债,坚持“有立有破”。
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对于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九大重点工作。其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被置于首位。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是支撑基础研究、前沿研究的根本保障。”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云南联通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勇表示。
张云勇建议,下一步,应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可靠性,重点面向半导体制造、新型材料研发、操作系统开发等“卡脖子”领域培养复合型人才;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完备性,联合政、产、学、研、用、融共建国家级实验室,支撑打造创新生态新高地,全面孵化现代化产业革新策源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融合点,同样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这就需要科研创新范式上的转变,强化有组织科研的发展动能。”全国政协委员,北方工业大学科研院院长李全明表示。
如何转变科研范式?李全明建议,一是高校有组织科研要强化问题导向,引导科技工作者直面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二是高校有组织科研要强化转化意识,推动科研成果在产业发展中落地开花。三是高校有组织科研工作要强化质量意识,助推高等教育内涵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高校要加强系统谋划,着力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等问题,为新质生产力提高做好高质量人才储备。
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预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
“这对民营企业增强发展信心、强预期无疑是定心丸。”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权忠光表示。
“下一步工作重点是要抓紧抓实,确保政策落地执行。同时,要梳理过往出台的一些政策,对不适合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过时条款及时废除、修改或完善,并与新出台的政策和举措相对比,确保各项政策的一致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权忠光进一步表示,要使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出来,让民营企业家有获得感,确保民营企业依章、依规、依法健康持续发展。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天龙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祁志峰持同样观点,他认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关键要在落实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积极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推广试验示范地,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针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点任务“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新阶联副会长曹志伟表示,关键是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
作为“万里审批图”的绘制人和提案人、持续十年参与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亲历者,曹志伟坦言,目前,鼓励民营企业有信心有决心再投资是提升经济增量的重要突破口。
“在我看来,相比税收优惠、投资机会、市场竞争,企业家目前更需要高效透明、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各类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和合法权益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对此,曹志伟建议,一是继续深化投资项目建设审批流程改革,向市场释放政策红利;二是要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规范行政执法,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三是法院应提高审判效率,严控超审限案件,同时应加强已生效司法文书的执行;四是从制度和法律上严格落实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