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叔因为中风导致一侧偏瘫,在我们这里住院进行中医药方面的康复治疗。如今,随着我省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因医保可以足够支撑像张叔叔这样的患者来这里进行康复治疗,我们这里患者的住院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近日,记者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来到四川省成都市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四川)进行专题新闻调研,文平医生介绍,张叔叔此时正在成都市青羊区中医馆进行康复治疗。
长效机制让医保更多惠及大众
“围绕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四川省医保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重在长效机制上发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协同建设中医药强省。”就四川省医保部门在支持中医药发展方面长效机制的变化,在国家中医药局就四川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发布会上,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彭波表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一是完善医疗服务项目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开展新增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立项和定价评审,近两年新增38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我省中医类项目数达到436项。二是优化中医药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每年按程序优先将中医类项目纳入调价范围,2022年全省累计调增300余项中医项目收费价格,2023年调价工作正在进行中。支持公立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加成25%,鼓励使用中医药。三是实施医院制剂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开展我省医院制剂医保目录调整,并实行医疗机构自主定价,目录内现有中药制剂2685种。
完善适合中医的医保支付政策,推动中医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一是在按病组付费中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二是建立中医药临床应用激励机制,将中医药诊治率与医保付费挂钩,鼓励开展中医药服务。三是推进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指导市(州)探索开展128个中医优势病种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适时在全省推广。
推进扩面降价,降低群众个人费用负担。一是持续增加医保定点中医药机构。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全省中医药定点机构达到3336家,方便了群众享受便捷的医保服务。二是扩大中医药医保支付范围。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项目、中药纳入医保支付,按乙类管理药品的个人先行自付比例降低到10%,有效减轻群众费用负担。三是积极实施职工门诊共济的政策。参保职工在门诊治疗使用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可纳入医保支付。四是推进中成药省际联盟带量采购。两批次集采中选的31个品种平均降幅超过45%,让群众用上价廉优质的好药。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政策支持我省中医药创新发展,为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四川中医药强省建设贡献医保力量。”彭波说。
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第一要素
人才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中医药综合改革的关键领域。“我们聚焦人才评价、激励、培育等环节,中医药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著。”四川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坦言,一是创新改革人才评价机制。1991年四川省独立开展中医药高级职称评审以来,现已形成省级、基层2个类别,涵盖医药护技4类人员,设置27个评审专业的中医药高级职称评价体系。2023年,四川省持续深化中医药职称制度改革,专设技师类别职称,畅通了中医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渠道,促进了中医技能工匠队伍建设。二是强化高层次人才示范引领。在全国开展中医药院士后备人才培育工程,2023年四川省实现了中医药领域院士“零”的突破。同时,积极争取四川省委人才办支持,在全省9个省级行业性人才计划中新增中医药人才专项,增设岐黄菁英等人才项目。三是着力培养基层人才。围绕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着力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健康旅游、宣传文化等全行业基层中医药人才15000余名。实施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医专业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等项目,为基层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化中医药人才。
“下一步,我省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安排部署,在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三医’协同联动、数字化改革、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寻求新突破,以更大的魄力和勇气、更实的担当和作为,谱写四川中医药新篇章,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更多‘四川力量’。”四川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葛晓鹏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