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顾名思义,就是心脏供血的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根据202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引起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国每年死于心梗的患者超200万。冬季是心梗的高发时间,低温可导致血管收缩,血压波动,血流不畅,心肌更容易发生缺血缺氧,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那么,在这个特殊的季节里,哪些是心梗的高危人群,什么是心梗的高危时刻,普通人又该如何应对呢?
心梗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确诊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以及长期吸烟,肥胖,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过去认为心梗通常发生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但是近期临床中发现心梗也在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脏内科仅半月,就已经连续收治两例年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一例30岁,另一例仅仅只有25岁,这两位都是男性患者,共同特点:平素大量吸烟(每日2-3包),且生活习惯极不规律,常常同朋友熬夜、酗酒,尤其是第2例患者,凌晨于大量饮酒后突发剧烈胸痛,胸痛发生后1个小时由120送入我院急诊室,心电图检查提示大面积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也证实为供应心脏三支冠状动脉中最主要的前降支动脉闭塞。而且,年轻患者心梗前往往没有心绞痛症状,心肌缺血没有代偿,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则更可能发生猝死。
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事例,证实了不良生活习惯对心梗的影响。尤其是吸烟,被确定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从而炎症细胞、低密度胆固醇等有害成分侵入损伤的血管,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此外,在熬夜、酗酒、情绪激动等诱因下,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一直处于亢奋的状态,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甚至冠状动脉痉挛,斑块容易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闭塞,最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的高危时刻:
寒冷时刻。研究显示,气温每下降1℃,心梗的发生风险就增加2%。每年的11月到次年1月,都是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梗的高危时刻。在寒冷刺激下,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对血管中粥样硬化斑块的冲击力增加,容易导致斑块破裂,引起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梗。随着寒潮来袭,早晚温差和室内外温差逐渐增大,特别是在降温幅度大的日子里,寒冷与温暖交替的体感更为明显,此时正是心梗易突发的时刻。
排便时刻。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大便导致心梗的老年人并不少见。用力排便时,腹内血压增高,血压迅速上升,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从而引发心梗。建议冠心病患者或中老年人在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如果排便困难,可以通过用药等方式进行辅助。平常要多吃一些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薯类、水果等),促进胃肠道蠕动。
激动时刻。生气、愤怒、紧张等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容易导致心肌缺血;同时,心率加快,加重心肌缺血或导致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诱发心梗。保持平和心态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方法之一,放松心情,控制情绪,避免急躁,切忌暴怒,避免心梗的发生。
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后,血液大量流向胃肠道,心脏供血相对减少,冠脉缺血会加重;另一方面,酒精会引起大脑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诱发冠脉痉挛易于发生心梗。此外,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后,血脂水平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引发急性心梗。
洗澡时刻。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心脏血流相对不足;加上长时间处在密闭的环境中,很容易引起人体缺氧。冬季不要在饱餐后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与体温相当或以感到舒适为宜;时间不宜过长,浴室注意适当通风。心脏病患者要避免蒸桑拿。
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季,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中,如果出现胸痛等症状,特别在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受凉后,出现胸前闷痛、压榨样疼痛,如同胸口放了一块大石头一样,可伴有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均不能缓解,就要高度怀疑急性心梗。这个时候,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需要迅速就医。“早期开通冠脉,缩小梗死面积,挽救濒死心肌”,是急性心梗的救治原则。对于此类病人,诊断手段并不复杂,心电图常常就可以提示,如果抽取静脉血化验一下心脏损伤标志物等,即可确诊。
因此,在寒冷天气,控制好您的血压、血糖、血脂尤为重要,并且一定要戒烟、限酒。如果家里有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或是曾经发生过心绞痛的症状,那么家中应常备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未雨绸缪。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周博达 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