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厦门海沧区某台企食品公司,发生了一起工亡纠纷案件。海沧区司法局新阳司法所区政协委员工作室启动“政协+调解”工作机制,邀请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政协委员、金牌调解员吴文飚参与案件调解。经过5天的努力,双方最终打开心结达成和解,并当场签订调解协议。
这是与区司法局联合,充分学习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精神,在司法所建立委员工作室,以政协委员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为切入点,着力发挥政协组织联系、凝聚、服务界别群众的作用的生动事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海沧区政协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原则,聚焦破解“两个薄弱”问题和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委员工作室,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在基层实践。
怎么建?在参考和学习其他兄弟县区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区政协制定了《海沧区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定位是民情站、连心桥、委员家,于2022年初试点工作,首批授牌3家,今年新增4家。拿最早成立、比较典型的社会法制委员工作室来讲,由召集人吴文飚(企业法务)领衔邀请社会法制委各专业涉法委员组成团队。按程序要求,申请人提供一间独立工作室,填报创建申请表,区政协专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地考察后报区政协党组批准。然后,再通过制度规则上墙、授牌启动,亮身份、明职责、展作为。
一年多来,社法委委员工作室将咨询工作与工作室职责有机结合,共接受企业和个人法律咨询300余件,调解涉台涉企涉疫等各类纠纷100余起,诠释了政协委员小调解、大民生的工作情怀。
其他委员工作室或联合开展调研视察活动,或立足职能特点、行业特色开展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等活动,努力达到“一个委员牵头,一群委员进入,一众人聚集,达到辐射一个区域,带动一个产业(行业),造福一方百姓”。
怎么用?各地委员工作室的组织架构大体一致,亮点在发挥作用、挖掘潜力,用丰富的实践,努力破解“两个薄弱”问题。总体上讲,大都采用“主题+”活动,“商量”是最常见的议题。为更好地推进委员工作室,海沧区政协同步启动“政协大家谈”品牌建设,通过“政协大家谈+”,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自项目推出以来,开展了很多活动,初见成效。
怎么管?委员工作室的创建原则是“不建机构建机制”,海沧区政协先后在街道、部门、企业等设立,运行管理总体上是政协主导,工作室牵头,委员为主体,群众参与。通过一年多的运行,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高起点、高标准创建要做到“六有”,即有固定场所、人员队伍、制度、标示牌、履职清单、经费。但委员工作室非社会组织,运作经费无法保障。再如,在街道、专委会设立委员工作室,由于没有顶层设计,缺乏属地管理,无专门人员负责保障日常运行。鉴于此,区政协召开了委员工作室经验交流会,探讨更好地推进委员工作室的举措。
总之,委员工作室是破解“两个薄弱”问题的有效手段,但其建设需要各方合力,既要有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搭台,更需要政协委员激发内生动力、主动担当作为,这样才能让其成为基层政协履职工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