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打通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一直是政协履职能否“接地气”的关键。近年来,集美区政协创新在全区6个镇街设立委员活动室,并在部分社区设立政协委员工作室,以此来延伸委员履职触角、拓展履职渠道、畅通联系途径。
区、县政协“开门就是基层、出门就是群众”,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融合,集美区政协“聚焦基层治理、群众的事”,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通过委员活动室、工作室开展微协商,助推民生大课题解决,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
党建引领,做好组织架构和委员配置。区政协推行政协党组成员包抓委员活动室建设责任制和镇街副书记担任镇街政协工作联络组组长制度,实现党对基层协商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全体政协委员分配到6个镇街,并将名单上墙公示,便利委员参与基层协商事务、接受群众监督;推动各镇街配备专职政协工作者,负责委员活动室日常工作,形成“政协党组成员-镇街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专职政协工作者”的完整组织架构。
区政协办公室牵头制定委员活动室职责、日常值班、定期接待群众、调研走访协商、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多项制度,推动各镇街将委员活动室建设经费列入镇街年度预算。镇街政协工作组牵头制定委员活动室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安排工作任务,推进委员活动室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区政协对委员活动室工作安排、保障措施等提出明确要求和量化指标,并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做到有部署、有指导、有考评,确保委员活动室不空转。
做优牵线搭桥型协商,通过政协搭台,促进党政部门同基层群众直接对话,做到协商于民。做精智力支持型协商,推动各民主党派与镇街结对共建,借力民主党派的各自优势,帮助基层破难题、寻根源、找办法。
突出实效,精准对接解决群众难题。区政协把委员活动室建在沿街、社区边上,通过委员定期接待日和专职工作者日常值班模式,倾听、收集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密切与各村居的日常联系,了解各村居遇到的烦心事、揪心事,对症下药开展微协商。由政协主导转变为党派与镇街自主选题、主动协商,采取一事一议,针对具体问题谈对策。
基层协商活动开展后,由政协工作联络组将协商意见报至区政协和同级党委、政府,并抄送相关部门,直接参与协商成果落地。区政协办公室加强对镇街委员活动室微协商活动成效的持续跟踪,定期组织委员开展视察评议,做到事前参与、事中推动和事后监督。
委员活动室作为委员履职向基层延伸的重要平台,是破解基层政协“两个薄弱”问题的重要举措。下一步,集美区政协将充分调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委员活动室、工作室与微协商、“益企服务”等活动结合起来一体推进,切实打造成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坚实平台,让群众感到离政协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