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高晓声小说创作进入黄金时期,所以请他去各地讲座的邀请函也纷至沓来。尽管他写作繁忙,但还是一一满足各地读者的要求。不过,由于高晓声的普通话讲得很不理想,他的讲座一般都使用方言,也因此留下了许多趣闻。
有一次,他在家乡常州的化工学院进行《和青年朋友谈写作》的讲座。一个能容纳1200人的大会场竟然座无虚席,甚至连台阶上、过道里都坐满了人,高晓声也正讲得劲头十足,热血沸腾,满头大汗。
突然,后排站起一位学生,大声说道:“高老师,您讲的方言我们听不懂,请您说普通话。”高晓声愣了一下,随即巧妙回答道:“对不起,农民作家习惯说家乡话。你要是听不懂,就请周边听得懂同学给你‘翻译’一下!”高晓声这番话说完,引起了台下学生的一阵大笑。
后来,高晓声又受邀去广西桂林和柳州进行文学讲座。当时整个会场庄严肃穆,听众都很认真地听他讲座,现场气氛与在家乡讲座的感觉截然不同。讲座结束后,高晓声很惊讶地说道:“哎呀,我这一口常州方言,这些听众他们究竟能够听懂多少呢?我想想自己脸皮再厚,也还是感到有些难为情的,我真佩服他们的耐心和礼貌啊!”
组织方的工作人员笑着说道:“高老师您谦虚了,我们这些听众都很喜欢您和您的作品,所以他们都想来现场一睹您的风采!”
高晓声一听,又乐起来了,自嘲地说:“哈哈,现在我这一口常州方言大概是有点名气了,因为它能使人深刻印象,深刻就深刻在一般人很难听懂!”
就这样,高晓声始终带着他的常州方言到全国各地进行文学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