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家务分包:让全体成员参与

李浩英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31日   第 11 版)

家务劳动中最让我头疼的就是打扫卫生和各种整理,尤其是看到孩子房间繁花似锦的地面时就会头疼欲裂,估计这也是每个家长的心声。

几次家庭会议协商后,明确规则,分区三包,责任到人。我负责自己的卧室和厨房,孩子负责自己的卧室和客厅,爸爸负责卫生间和阳台。“三包原则”就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物件到花草一律须一尘不染。于是,每周全家大扫除的事情就这么愉快地确定了。优美乐曲中,每个人都专注在手头可控的事件中,擦拭茶垢留存的小杯子、重新摆放从埃及带回的小托盘、与卫生间水龙头下的黄色污渍死磕到底,这一刻每个人的心似乎都安静了、平和了。当整洁干净的房间呈现在全家人面前时,整个房子都格外宽敞了。每每我就会想到“吾心安处才是家”,从此,这样的家务整理也变成了全家人的期待。

加州大学2010年一项研究中分析了30对夫妇如何谈论他们的家。那些将自己的家描述为“杂乱无章”或抱怨“永远都有干不完的活儿”的人比那些将自己的家描述为“宁静”和“恢复性”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和疲劳症。同时发现,在杂乱环境中的人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皮质醇,即让人感觉有压力的一种激素。可见,把家里打扫得窗明几净还不是简单的视觉享受,还关乎每个人的心理健康。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要“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要“以劳健心。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品质,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和幸福生活。”

家务劳动中各种整理随处可见,如用过的剪刀放回原处,进门后衣服鞋子各安其位,洗手池随手擦干等,这都是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也是我们“以劳健心”的美好时刻,家长要更早地认识到这些鸡毛蒜皮的教育价值和心理疗愈的功能,帮助孩子养成乐于劳动、享受劳动的好习惯。

《健康心理工具箱》(The Healthy Mind Toolkit)的作者Alice Boyes博士还提到家务期间的劳动量会让人体验到内啡肽的释放。2017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只要在家中进行30分钟的连续家务劳动,就可以将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五分之一。一位体重130磅的30岁女性拖地30分钟会消耗大约130卡路里的热量,或者做杂项家务消耗85卡路里。

可见,让孩子们参与到家务清洁整理也是很好的替代性的体育运动,尤其是面对即将参加中高考的孩子,收拾一下桌面,擦擦窗台都可以让他们从紧张的脑力劳动中转移出来,动手中平复解题的焦躁情绪,让他们在有序整理中享受平静中的井然有序。

当然,保持家里干净整洁绝非易事,但它可能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从清理身边的杂物开始,规整自己的生活,长此以往,看似是在整理东西,实则是在整理家中每一个人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整理我们最宝贵的亲情。当然最高层次的整理还是心灵的整理,是一个人认知能力的整理,是一个人情感模式的整理,是一个人深层价值观的整理。

如何打造家庭成员的团队意识?家务活儿就是最好的媒介。再小的孩子,哪怕只能给哥哥递个扫帚,也要给他们融入群体成为团队一员的机会,对他们寄予尊重和期望。孩子会由此产生为家庭作出贡献的自豪感。

全家共同参与、合作分工、共同决策的过程,让家里清洁一新的同时,家人间也会多了欣赏,相互间更尊重、更有责任感。父母除了承包具体工作以身作则外,还需要激励其他人善待对方的同时教给他们技能,以及用尊重的方式引导他们。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能从新婚燕尔时就有打造高效团队、经营幸福的初心,每个孩子的诞生我们都会开心地觉得“又来了得力干将”,相信我们早期的付出会在一生中为我们带来成倍的回报。如果一家人在动工之前能想出更多的可行、好玩和轻松的方式完成家务,其中的幸福感一定爆棚。

以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幸福五元素即积极情绪、参与感、人际关系、意义、成就感来分析家务劳动,其实做家务就是获得幸福的五部曲。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会因你的劳动而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比如,家人看到厨房因你的劳动而一尘不染时,同学看到教室因你而窗明几净时,一定会更愉悦,你也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体会到幸福:有事可做、有人可爱、有梦可追!

2024-01-31 李浩英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6741.html 1 家务分包:让全体成员参与 56,74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