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家务劳动让孩子受益终身

孙云晓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31日   第 11 版)

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现象:擅长家务劳动的人既能自己好好生活,也能够照顾别人,而不爱或者不会家务劳动的人,则像一个总也长不大的孩子,时时处处依赖别人。这源自童年时期家庭教育的差别,将严重影响人生幸福的质量。所以,家庭教育促进法将“生活技能”列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这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的意义。

既然家务劳动如此重要,父母们是否很重视呢?201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成立“家庭德育状况及改进研究”课题组,在全国城乡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父母4000份问卷的调研时发现,41.4%的父母明确表示自己的孩子不做或几乎不做家务劳动;46.7%的父母有时或经常会代替孩子的劳动,其中城市父母的比例(50.1%)要高于农村父母(39.9%)。这些数据说明,近半数的中国父母忽视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尽管这是十年前的数据了,今天的情况整体应该有所好转,但从周边观察,改观不大。

现在很多父母不让儿童进行家务劳动,怕耽误学习时间,怕孩子受到伤害,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恰恰相反,生活能力强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2014年,中国教育科学院发布的《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显示,在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而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两者相差悬殊。

更为值得重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家庭教育促进法将立德树人作为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能否真正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没有劳动教育,没有深厚的生活实践,培养良好道德只能是空中楼阁。

早在1995年,我曾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持一项课题,是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的研究。所谓杰出青年是指当时受到省级以上表彰的模范人物或在某专业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数据显示,148名杰出青年童年时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方面:经常做的占81.08%,有时做的占13.51%,很少做的占5.41%。杰出青年童年时对于父母交代的事情:愿意去做的占91.22%,想做才做的占7.43%,不愿意做的占1.35%。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段,发表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的调查报告《悲剧从少年开始——115名死刑犯犯罪原因追溯调查》,也提供了可以大致对应的数据。数据显示,这115名青年死刑犯违法犯罪均起于少年时期,其中30.5%曾经是少年犯,61.5%少年犯有前科,他们中90%游手好闲、贪吃好玩、奢侈为荣、怕苦怕累。他们的父母则大都是素质差教子无方,对孩子百依百顺溺爱无度。多么鲜明而沉重的对比!148名杰出青年与115名青年死刑犯的童年比较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活造就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样的教育孕育什么样的人格。

我们需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生活教育,而劳动教育是生活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之一。从家庭生活来看,学会做饭、洗衣等家务劳动,既提高了自理自立的生活技能,又培养了爱心与责任感,这些优良品质将使其终身受益。

当父母们真正认识到家务劳动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自然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养成做家务劳动的习惯,而假期是最好的时机。建议父母们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耐心教孩子掌握家务劳动的技能和方法,并经常与孩子一起做家务劳动;二是给孩子明确劳动职责和岗位,不要求孩子承担过重的任务,却要求孩子长期坚持,因为坚持才可能养成习惯;三是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即使孩子有些失误也不要指责,而是鼓励孩子总结经验教训,在体验中成长起来。

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自然也是有规律的。自理才能自立,自立才能自强。完全可以相信,当孩子提高了生活技能,他能够更有信心地走向未来。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

2024-01-31 孙云晓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6742.html 1 家务劳动让孩子受益终身 56,74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