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以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刘爱玲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2月07日   第 10 版)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荟萃、学科齐全,具有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的显著特点和优势。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亟须发挥高校的龙头作用,坚持以育人育才为中心、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推进高校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运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奉献智慧。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特色、时代特点和价值取向。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要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一是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阐释、研究、教学工作作为重点,在高校唱响马克思主义主旋律,通过研究、教育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的一生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二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自主知识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中挖掘新材料、提炼新概念、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际开展研究工作,不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育人体系。

为高素质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要立足已有基础,在实践创新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学生,努力培养一批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时代新人;造就具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孵化具有坚定信念、高尚情操,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发挥教育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龙头作用。在服务治国理政,贡献科教智慧中育人。高校是教育教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集聚地,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要强化系统思维、协同思维,多方联动积极推进高校“人才链、创新链、学科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将科学研究、资政谏言、教书育人三者结合,为国家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

为融通中外贡献智慧。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提出了解决人类社会面临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在回应世界之问、人类之问中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校要发挥科学研究的优势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高校国际对话能力,从学术的视角就国际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发出中国声音、表明中国立场,打造中国学说,提升中国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学者的国际学术话语权。高校积极发挥人文交流优势,让中国学术“走出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持续加强全球问题、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研究,提高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和针对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持续推进高校与世界高水平教学、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合作,通过设立研究基地、项目合作、协同攻关的方式增强高校同海外学者的交流、学习,积极培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学方面的国际人才。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将在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融通中外的过程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2024-02-07 刘爱玲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7204.html 1 以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57,20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