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气温回升,许多茶产区“头茬”的春茶采摘正当时。3月13日,在浙江长兴顾渚山脉茶园中,茶农们穿梭茶树之中,眼疾手快地采摘头茬紫笋茶,腰侧的竹篓里稚嫩的芽尖越堆越高。
“今天是开采第一天,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今年的紫笋茶长势很好,相信能迎来好收成的。”长兴县政协委员、国家一级茶艺师潘影一边熟练地采摘,一边笑呵呵地介绍,“寒潮对于整体春茶产量影响不大,只是采摘时间推迟了一周左右。上周开始,就有老茶客打听着什么时候能喝到‘春天的第一口新茶’了。”
采摘结束后,潘影马不停蹄赶到制茶车间,检查茶叶的成色,精准把控茶叶口感与品质。“虽然近期温度较低,紫笋茶出芽速度较慢,但咱们的茶叶加工设备很先进,制作工艺也娴熟,紫笋茶的品质并未受到影响。”潘影介绍,紫笋茶叶芽粗壮似笋,精心加工后,干茶形似兰花,色泽嫩绿,不仅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甘醇,而且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匀成朵。
看着茶青经过摊青、做形、烘干等工序,逐步褪去青涩,成为回甘生津的香茗,潘影欣慰地笑了。
3月中上旬至4月初,是茶农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日子。长兴共有15万亩茶叶,其中紫笋茶的面积近4万亩,本轮的春茶采摘不仅盘活了本地闲置劳动力,更是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
“10年前提起紫笋茶,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长兴,寻找真正的紫笋茶。”作为新一代茶人,潘影立志要让高山上的老茶树重新焕发生机,让紫笋茶的香味飘香更远。
为此,潘影专门组建了茶文化推广团队,与水口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合作,负责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研发和授课,为长兴当地茶馆开展岗前茶艺培训。她还带领团队将紫笋茶文化送进学校、机关、企业,用多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紫笋茶的历史,传播茶文化。同时,她还不忘参加公益讲课和活动,以科学且生动的方式,普及和宣传茶文化。
“不能让这宝贵的紫笋茶被遗忘在深山里,留在古籍中,要重振往日的荣光。”潘影说。
拥有“新茶人”和政协委员双重身份的潘影紧跟时政,撰写多件提案和社情民意,多次呼吁聚力打造紫笋茶区域公用品牌,释放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推进跨界融合,将茶产业的链条和触角向文旅、康养等领域延伸,做好茶旅、研学文章。
也正是有了像潘影这样的“新茶人”的努力,长兴紫笋茶2011年被授予“中华文化名茶”称号;2022年,紫笋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紫笋茶亮相央视《古韵新声》节目。也正是无数像潘影这样的政协委员的助力和推动,紫笋茶成为茶农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成为不少茶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好滋味。